“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读来让人泪水涟涟。
乡愁难以排解,却可以寄托深情。我自18岁那年从故乡湖南的小山村参军来到大西南的四川,至今已是23年。23年来,故乡,于我来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而故乡的村庄,村庄里的老屋,更是温存在心底的那块最柔软的牵挂,任时光变迁,岁月流转。
其实变迁的不止是时光,还有故乡,村庄、老屋、故人……
关于故乡的最早记忆,只能追溯到小时候。
一九七七年农历十二月,我出生在一个叫乐棠湾的村庄,正是人民公社即将解体的时期。据母亲回忆,在生我的当天,她为挣工分还与大家一起挑牛粪,累得不行。结果当天傍晚,就生下了我。“估计是挑牛粪压的。”母亲曾这样调侃,话中带有明显的辛酸味。
等到七八岁记事时,农村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我家是六间简陋的土木结构房,中间三间用来居住,右边一间是厨房,左边一间一隔为二,一边用来喂猪,一边放置农具及杂物等,破破烂烂。整个村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这样三面土墙、泥巴封顶、屋檐低矮、门窗简陋的土木房子,既不美观也不漂亮,黑咕隆咚土里土气的。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出生在这样的土房子里并在此度过了缺衣少吃的童年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吹拂着农村的角角落落,人们闭塞落后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开放也发生着细微变化,头脑灵活的人们开始出门搞副业,去煤矿挖煤、去工地当小工搬砖背水泥,抑或筹点资金开个小卖部等。勤快的人总是能挣着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着家里的住房和生活条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乡掀起了一阵盖房热,通过几年的农业积攒和副业带来的收入,家家户户开始翻新或翻盖土房子,农村里普遍把这时期盖的房子叫做“砖瓦房”,模式基本上不再用土墙土砖,而是换上喜庆的红色机砖,再装上木制的房门和双层玻璃窗户,房间内同样铺上红色的地砖。如果条件再好点的话,在屋檐前廊装上刻有雕花的木板和飞檐兽头,油漆彩绘,又耐看又洋气。我家也不落后,在母亲日夜操劳下,外加做泥水匠父亲的积攒,也翻新了六间砖木土结构房子,院子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年下来,村庄里那低矮、黑暗而笨拙的土木结构房子被新式的砖木土结构房子取代了,一改“灰头土脸”的时代,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不知什么时候起,村里悄然盖起了第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房,纯粹的砖木结构,红砖红瓦,双檩双梁,双层钢窗,端庄大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人又羡又妒,惹得多少村民在暗夜里辗转反侧。
形势逼人,这竟然成了他们的奋斗目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过几年,前庄后村,一栋栋洋房如雨后春笋般刷刷刷拔地而起,一下子点亮了农村的贫瘠与单调。
一九九六年冬,我参军入伍到了大西南的四川,在军营一干就是八年。在这期间,大学毕业的大哥在老家旁边也新修了一幢两层楼的楼房,不久喜结良缘,继而又有了我的第一个侄儿。
人在军营,心系故乡。进入新世纪,社会发生着深刻变革,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农村、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乡亲们也有了更多的挣钱门路,见识更广了,思想也更活泛了。有人跑运输、有人搞建筑、有人做生意、有人当老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的东西也迎面扑来,老百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购了大彩电,买了小汽车、用上了自来水、接通了天然气……
后来,为了解决出行难问题,村庄全都打成了水泥硬化道路,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无论晴天雨天,转一圈鞋子干干净净的,完全可与城里的柏油马路媲美。
2009年,农村又掀起了一阵危房改造热。新建的房屋有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底圈梁和顶圈梁等防震设计,还有铝合金的门窗封闭大玻璃,又结实又宽敞又亮堂。老百姓可乐坏了,国家补助一部分,自己再掏一部分,亲戚朋友帮工帮料,旧房换新房。不少人家还配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如今,就连村里最贫困的农家也盖起了五间新式大房子,窗明几净、屋暖人和。家乡上了年纪的老辈聚在一起唠嗑时,总是感叹:“先前住茅草屋那会,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的娃儿,福气好嘞,一筋斗下来就掉在了金窝银窝里!”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于是,家乡接下来的新农村建设更是让村庄旧貌换新颜。这其间,房子的功能也更趋完善,客厅是客厅、卧室是卧室,厨房也实现了分离,还有专门吃饭的餐厅。整个村庄道路干净、房屋整齐、白墙红瓦、绿树成荫,真是家家有新房,处处有新村,新房连新村,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田园场景。
而今,故乡的原貌、村庄的老屋已一年一年被抛在时光的记忆里。但这是欣慰的记忆,更是幸福的过程。
2018年,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一个个村庄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将会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尤其让我倍感振奋的是,在老家县建筑公司任技术总监的哥哥,又亲自设计了一个四合院施工图并于去年8月动工,主体工程现已全部竣工。堂妹唐小英拍来照片发我,直赞道:“哥,你看好漂亮好气派,你家现在住的是过去地主老财的屋了!”
今年八一前夕,我回故乡参加战友聚会,特地回了一趟老家,此情此景,让我百感交加,得曲一组《正宫端正好·故乡行》——
绿萦萦柳绦疏,细微微和风荡。归故里旧梦牵肠。二十三年别绪层漾。不由我四下里频张望。
【滚绣球】街巷宽,村路长。一条条砼街通畅。一排排樟树遮光。喜鹊鸣,紫燕翔。一座座小楼明亮。一垄垄田亩清香。山清水秀心神旷。笑脸盈盈喜气扬。枉我费思量。
【倘秀才】不见了荒溪野塘。不见了凄凉乱岗。也不见了满地垃圾臭气扬。偏远山区披锦绣,疾苦平民换新妆。圆了梦想。
【醉太平】这厢里鲤鱼闹塘。那边儿满地肥羊。仔猪满圈乱嚷嚷。怎叫咱睡晌。想当初一家老少空惆怅。两间茅舍随风荡。三天两顿闹饥荒。不由得泪珠儿两行。
神州大声春风拂面来,惠民决策强。用勤劳致富精神爽。天翻地覆的变化全靠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