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在边城

2019-11-15 10:05:44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谭向东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边城是湘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地处湘渝川三省交界地带。

    其名称的由来,或许就因为它处于三省交界的边沿。

    这世上的众多的城市与乡镇所在地,似乎都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依水而存,城依水,水倚城。边城亦然不例外。湖南四大河流湘资沅澧其一的沅水从此地流过,并且湘渝川三省的地界以沅水为界,沅江以北属于渝川,沅江以南属于湘。渝川与边城就隔河相望。

    因边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这里,以前是一个三不管地带。后来这个小镇却变成了闻名遐尔的旅游之地,溯其根源,是源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抵达边城,是深秋的早夜。与我同行的四人到边城,都觉有旅途奔波的劳累了,便就地寻得一个名叫三不管的酒店,泊车,就此过夜了。

    这个酒店,从外表看并不富华,但里面的房间却配有饮茶的阳台。我情不自禁走到阳台凝望夜景,夜色里,街灯稀寥,形同一盏盏点燃的孤蜡。蜡光照在沅水上,波浪泛滥,粼光四射。

    纵然旅途奔波再疲惫劳累,但我每到一处都禁不住要出门走一走,了解当地的民土风情,一饱眼福当地的人文与地貌风景。

    步出房间,在酒店的前台一打听,我才知道,我们住的酒店已在渝境,是沅水之北的重庆地界。前往边城还得走过一座桥:一座跨江建立把湘渝连接起来的大桥。

    走过桥才正式步入边城。

    一条迂回曲折的马路,东西横亘,那是一条灰尘扑扑的水泥路,路两侧林立清一色三层高的楼房。路南边是贴近现代风格的水泥建筑;路北侧是当地的古朴式民风建筑:木楼。

    在这条水泥路中间有个叉口,在那里向北拐进去直奔沅江河边,有一排明盏的灯光沿河排列,在明亮的夜灯下,才能寻些夜食充饥,以消除一路上旅途奔波的劳累。

    在沿河的灯光里,我们并没有游走太久,匆匆吃罢,便回酒店,一个婴儿觉睡到天大亮了。

    大家都相继醒来,但仍然没有即刻离开的意思,既来之,就在此游一番再离开吧。有人这样提议。

    边城的夜晚是分外宁静,天亮了仍然静逸人心。

    我们同行的四人,都是大山里长大的娃子,山里人看山,已没有太多的新意,大家一致意见,还是去沅江上游一游。

    沿昨夜走过的路,没有步行,我们驱车直达沅江渡口。

    沿河的大道不再是水泥路了,清一色由尺来见方的石块铺成的石板路。路面,青光斑驳。沿河堤,还间距均等地栽种着桂花树,跟沿江木楼间隔着一条石板路平行排列。

    不知道哪位独具慧眼的人已早早发现了边城这入秋的沿河风景,带领一群学生,已前来河边写生了。在一位写生者的背后,静观其画作,我不禁被其画作的大气和灵动触动,在他旁边的一棵桂花树下,便特地搬来木椅坐下来,请同行的友人帮我拍下了一幕风景留作久远的纪念。

    拍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我坐在桂花树下,叼着一只青烟袅袅的香烟,面朝木楼,背靠沅江与渝川的群山,还远山含雾。我对此图景取名曰:桂花下闲余的时光。

    与写生大师的画作相比,似乎毫不逊色。

    听口音,那些写生的人都来自从四川。我旁边有一位女生望了望我,说,既然来到边城,就乘船到沅江上游走一下子嘛,饶有趣味唷。

    石板路沿沅江修建,是一条沿河大道,沅江就打眼前潺潺流过。早些年前那种渡口的风格,迄今被保存着。沅水尽管已经流走了千百年,但这里的民风并没有随流水一起流逝远方。一条条遮阳挡风雨的木蓬船,沿江停泊。我们两人一组,各择一条木船沿河迂回游走。

    沅水,清澈见底。我不知不觉间,把手已伸进河水中,感受抚慰水的亲切。帮我驶船的唤曰翠翠嫂,她的眼光一溜儿地扫过我手摸沅水的姿态,含笑向我们介绍:以前,这一段沅水是黑水河,四年前,河水上游的采矿区全部被关停了,河水才变得这样清澈,河里现在有不少的鱼,还有其它鲜见的水类生物,有时候还能瞧见娃娃鱼……

    船是逆江而上的。划行到一座桥下,才转向顺江而下。

    翠翠嫂说:头顶上的这座桥,就是当年刘邓大军进军渝川的桥,从此解放军摧毁了蒋家王朝,桥是蒋介石驻守重庆时候修建的,战乱时没有炸毁它,后来全中国得到解放后,这座桥取名曰友谊大桥,桥北是重庆,桥南是湖南。

    仰望桥,四个桥弓,桥体全部由厚重的石块修筑,而且每块石块间严丝合缝,丝毫也瞧不见桥曾经经历的历史和沧桑。

    翠翠嫂划行的蓬船就在这座友谊大桥下转向而下的。划过一个涵洞边,翠翠嫂忽然提高嗓门解说,这里是当年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原形,小说中的渡口、翠翠等都真有其人,翠翠当年就在这里渡来渡往,现在,这里的很多东西都在用翠翠命名,像翠翠酒店、翠翠鱼馆、翠翠三下锅、翠翠酒吧等。我忙插进话去,你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翠”字,想必你父亲和爷爷也受到《边城》小说的影响吧,她笑而未答,只说,我们这个曾经三不管的山旮旯,乡里乡亲都对沈从文的《边城》感恩。为不让《边城》里记述的风貌消失,这里还保留着手拉船,不过,现在想感受手拉船渡河的游客,得熟背河对岸在重庆地界的石碑上刻着的毛主席语录。我一听,顷刻间呆愣了。

    或因早些年前沅水上游大肆采矿的缘故,河水的流量现已大量削减,有些地方,逢这入秋的枯水季节,河中央都露出河滩了,甚至还依稀瞧见无数鹅卵石的表面,残存黑色的疤痕。

    路过河中央的河滩,翠翠嫂把船划向了一个名叫三不管的小岛,说,船只能划到这里,你们得路过这座岛,然后从下游乘手拉船上岸回酒店。这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岛立河水中央,水环绕岛流过。翠翠嫂补充到,这岛,是这一带湘渝川的居民以前解决争端的地方,凡有争执的双方相持不下了,最终都上这个岛,以武力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赢的一方说什么都有理……

    登上三不管岛,除一尊白盏盏的翠翠塑像格外耀眼醒目外,整座岛上,杂木林荫,枯叶满地,一片凄迷景象。

    翠翠塑像,是根据中国名画家黄永玉的画像而塑造,她背倚沅水河,边城小镇是她的背景,面朝北,有商家曾经想将此岛开发,而依当地民族风格修建的建筑,就在离她不远处的地方,但那些建筑的石墩与墙面上已疤痕斑驳。

    我们四人绕岛游走了一圈,便乘沅水河下游的手拉船,渡过河去,回到了我们起游的原点。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