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品赏咏鸟诗

2020-03-19 10:43:41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田大金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好鸟枝头亦朋友”,自古以来,很多人有爱鸟、养鸟、斗鸟、咏鸟等嗜好,将鸟类当做朋友。人们常用鸟来指喻诸多事务,如鸽子喻和平,雄鹰喻勇士,鸳鸯喻情侣,鸾凤喻夫妻,等等。由于长期沿用,便演变成一个固定的文化苻号,不可替代。百鸟争鸣的春天,人们听到鸟儿优美的叫声,就心旷神怡,有的人学鸟叫与鸟对话,有的吟诗作词夸赞鸟的歌喉和美貌。

    诗歌的天职是“言志抒情”,诗歌用鸟儿做意象更是层出不穷,不可胜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七十多首咏鸟歌谣,如《关睢》`《鹊巢》`《鸳鸯》等。在诗歌鼎盛的唐代,咏鸟诗歌更是不胜枚举。杜甫常将鸟作为吟咏对象加以描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自去自来粱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等等。同时代的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人都写有不少咏鸟的佳作名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的《春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江南春》)。品读这些咏鸟诗句,令人仿佛置身诗情画意之中,别具情趣,赏心悦目。

    宋代爱鸟蔚然成风。文人雅士依然对鸟赞不绝口。诗人韩琦的《啄木鸟》盛赞:“授索不知疲,利嘴信催秃。忽而破奸穴,种类无遗族。”作者在诗中高度赞扬了啄木鸟不怕疲劳的精神和除虫务尽的绝技。诗人刘克庄在《莺梭》中云:“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这是一首想象奇特的咏黄莺诗。说黄莺鸟飞鸣林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象织布机上的梭飞快地穿动着,而它的叫声恰象踏动织布机的声音。它不是在织布,而是在织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织成春天的锦绣?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将一幅美丽的飞鸟春光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历代咏鸟诗中,大多借鸟言情。欧阳修的《画眉鸟》就是此类,其诗曰:“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诗人将画眉鸟在林间的欢乐自在与锁在笼中的拘束苦闷作鲜明的对比,寄托诗人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又如诗人李安期的《赋白鹭》:“渔父家风不设罾,锦鳞为饭水为羹。银袍只当蓑衣著,自在江河过一生。”诗人通过对白鹭拟人化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官宦生活的不满,甘愿过优游江湖生活的态度。

    在创作传唱咏鸟诗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如唐代诗人郑谷因作《鹧鸪》,获“郑鹧鹄”雅称。其云:“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又如明代诗人袁凯在《白燕》中云:“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被人称为“袁白燕”。都可谓是“诗以鸟传成名篇,人以鸟名铸美谈”。

    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听到悦耳的鸟鸣,无人不欢欣。可是,也有听到鸟叫声而讨厌或悲伤的人。唐代诗人金昌绪在《春怨》中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描绘了一位正在睡觉的妇女,被黄莺鸟的叫声惊醒,出门将黄莺鸟赶走了。为何要这样?原来她正在梦见在辽西戍边的丈夫,如此美梦,被鸟叫声惊破,怎能不恼怒呢。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子规啼》中云:“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这首诗写夏夜杜鹃鸟“归归儿阳”的叫声,勾起邻家寡妇伤心哭泣,也引起作者的思绪万千,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忧虑和同情。

    每当读到一首优美的咏鸟诗,就仿佛听到鸟鸣在耳边缭绕。鸟类既是生态平衡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应弘扬爱鸟的习俗,搞好植树造林,为鸟类提供繁衍生息的好环境,令神州大地处处绿树成荫,莺飞燕舞,鸟语花香,四季如春。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