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父亲的渔网

2020-03-30 09:14:36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汪珍玺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在老家的橱柜里,静静地放着一副渔网。那是父亲用过的渔网。

    今年春节,我回了趟老家。随着“嘎吱”一声,我用力拉开了橱柜门。橱柜是母亲的嫁妆,好多年没打开过了。柜里有点昏暗,在第二层隔板,我见到了那副久违的渔网。

    由于放置时间太长,渔网颜色已变成近乎黑色。我用手提了提渔网,感觉有点僵硬,而且很沉。我默默凝望着眼前的渔网,思绪又回到了那段美好而难忘的童年时光。

    七十年代初,父亲刚病愈不久,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常常饥一顿饱一餐,营养也跟不上。外公那时当大队支书,他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打鱼。外公常背着渔网到门前的小河里打鱼,每次都满载而归。

    父亲也想通过打鱼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想打鱼先得有渔网。那时买一副渔网要二三十块,那可不是小数目。好在母亲心疼父亲,回娘家跟外公说了。外公二话没说,将渔网送给了父亲。

    有了渔网,父亲非常高兴。接下来就是学撒网了。母亲称得上半个师傅,因为小时候她常随外公去打鱼,耳熏目染,多少懂得一些撒网的方法。

    父亲学撒网的场地就在屋门前硪场里。母亲左手将渔网顶端提起,右手从左手下面握住渔网往下顺,顺一截后就势弯个小圈在左手上拿着,这样弯几圈后,留下渔网尾部,右手再拿出一小撮网往左手倒拐处一挂,收回再握住网脚,摆出撒网的姿势,然后用力一撒,渔网腾空而起,呈现出一个圆圈落在地下。

    父亲看得仔细,照着母亲的样子学撒网。一次两次是不行的,渔网老是撒不开。母亲在旁边耐心地教着,父亲一遍遍地练习。几天后,父亲的渔网终于撒得像模像样了。

    那是父亲第一次出门打鱼。父亲背着渔网走在前面,我挎着鱼篓跟在后面。

    小河叫零溪河,是从赵家垭水库发源而来的。站在河滩上,父亲上下望了望,朝下游樟树潭走去。这里潭水绿茵茵的,有点深。

    父亲要我莫做声,怕赶走了鱼儿。父亲将渔网端在手上,身体微微下蹲,轻手轻脚走到河边,然后使劲将渔网撒了出去。一声水响之后,河面溅起细碎的浪花。父亲挽起手中的引线,渔网渐渐浮出水面。父亲将渔网拉到身前,右手伸进水中抄起渔网,转身提到岸边。

    父亲清理着网上的水草和杂物,清完一条鱼也没发现。我不由失望地叹了口气。

    父亲不灰心,向上游走了几步,撒下了第二网。渔网收上岸,父亲一点一点扯开渔网,竟有两条活蹦乱跳的刁子鱼。父亲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更是兴奋不已,上前将鱼摘下来装进鱼篓。

    两条小鱼给父亲增添了不少信心,带着我继续向上游走去。父亲走一截撒一网,一直打到三里路开外的电坝。只是那天,我们收获并不多。

    第二天,天气依然很好,父亲带着我又去打鱼。这次我们到了朱家坪的一段河道。父亲在水急处将渔网撒了出去,渔网在空中开出一朵圆满的花,然后落入水中。

    父亲将渔网捞出水面,渔网上竟卡着数不清的鱼儿。父亲将渔网拎在胸前,快步走上河滩。父亲打开渔网,将鱼儿一个个摘下,扔在沙滩上。真多啊,有白扎口、红翅膀、刁子鱼……鱼儿跳个不停,害得我满地胡抓。这一网收获了几十条,足足捡了半个鱼篓。父亲得出一个经验:上水的鱼儿多!

    打这以后,只要天气好,父亲都要出去打鱼。时间长了,父亲熟悉了鱼儿的习性,知道哪儿鱼多,哪儿鱼少,每次都不会打空转身。

    汪家坪这段河道是父亲最常去的地方。河道直而开阔,有百来米长,河对面是堤坝,边上长满灌木,灌木枝蔓延伸到水面。父亲每次在这里都会多撒几网。有一次,父亲一网下去,捞起来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鱼,把父亲和我高兴得不得了。我问父亲,小河里咋有这么大的鱼?父亲说河上游是赵家垭水库,这鱼一定是水库放水时跑出来的。

    父亲特别爱惜渔网。渔网是用细麻绳织的,韧性差,易腐烂,打鱼时渔网常会划破。所以隔不了多久,父亲要补一次渔网。为了增加渔网坚韧度,中途父亲还要浆一次网。

    浆网是个细活,首先要准备一篮子鸡蛋。浆网那天,把鸡蛋打一点点小孔,让蛋清慢慢流出来,接在脸盆里,再把蛋黄装在另一个脸盆里。然后将渔网放在装蛋清的脸盆里揉拌、浸泡,让蛋清充分浸入细麻绳里,最后将渔网晾到竹竿上阴干。这样处理过的渔网结实、耐用。

    因为父亲经常撒网打鱼,心灵手巧的母亲便给我们做了一顿顿鱼肉大餐,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后来,我随小叔到外地上学去了,就再没陪父亲打过鱼。

    去年,父亲匆匆走了。每当夜深人静,父亲和我打鱼的幸福时光就会浮现在眼前,还有他平时对我说的暖心的话语就会久久萦绕在耳畔。泪目中,我知道,那是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