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真是神奇,在张家界市这片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张家界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地质景观。张家界地貌的特色是石英砂岩峰林,是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早已惊艳世界;黄龙洞、九天洞、天门山是张家界岩溶地貌的代表,水滴石长,洞底生花,而今也是闻名遐迩;以慈利县甘堰乡红岩岭为核心的丹霞地貌,是一朵色彩斑斓的地球之花,在张家界地貌、岩溶地貌光环的遮蔽下,却是红妆浅笑少人识。
十年前,我第一次坐车经过慈利溪口古镇,拐过一座跨澧水的大桥,车窗外扑面映入眼帘的是红彤彤一方石壁,沿着澧水兀自错落铺开,绵延数公里,碧水静流,丹崖笔立,草木繁盛,白云悠悠。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地貌,那巨大的一片赭红,那燃烧的陡峭石壁,只感到有别样的美,虽匆匆一瞥,却印象深刻。后来,有学地质的同事告诉我,这是丹霞地貌,我才晓得这种观赏价值极高的风景地貌就藏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去看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或是去看湖南崀山,那都是中国丹霞地貌的集大成者,丹霞地貌的活档案,值得一看再看,可我们也不要忽略身边的风景,比如这近在眼前的丹霞地貌。
这几年,我所在的单位在一个叫洞溪的地方扶贫攻坚,每个职工都有帮扶对象,每月像走亲戚一样登门拜访。来去都要路过这片“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石壁,与它擦身而过时,我都会抓紧时间瞄上几眼。这一堵堵或高或低的悬崖峭壁拔地而起,危崖劲露,苍劲雄浑,澧水从旁边汤汤而过,与其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乡情野趣,大地之美。有时,艳阳下,澧水碧波粼粼,悠雅沉静;丹崖红亮闪闪,耀眼夺目;山顶绿树葱茏,生机盎然;蓝天深邃辽阔,梦幻迷人。好一幅瑰丽的画卷,色差强烈,让人莫名心跳,不能自持。有时,漫天绚丽的晚霞,激情燃烧的石壁,天上地下,同声共气,浑然一体,真乃“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有时,雨过天晴,半壁飘荡着乳白色的轻雾,一练飞瀑直入澧水,金黄的阳光洒满绛红的石壁,动静自如,美不胜收。就是下雨的天气,山色空濛,水气氤氲,那石壁在灰雾中透着微红,若隐若现,更添一份神秘。
溪口曾是澧水中游的重要水码头。遥想当年,这里舟楫往来,千帆竞发,水运繁忙。走水路的人,碰上这片水域这面赤壁,定会心旷神怡,悄悄放慢速度,欣赏“一片丹霞尘不染”的景色。夜宿溪口的雅士学子,可曾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日子,在这里月下泛舟饮酒?沈从文先生当年曾在溪口小住,我想他一定游过这里且留下过优美的文字。
记不清多少次匆忙相遇,隔窗张望,心里有一种走进它的愿望。机会终于来了。二零一九年初冬,慈利县文联组织全市百名艺术家开展采风活动,我们来到了红岩岭。
红岩岭,恰如其名。放眼四望,红色砂砾岩山丘绵延不绝,怎一个“红”字了得。这里现在已经开辟成户外休闲营地,同行者大多去搞刺激惊险的绝壁攀岩活动,想过一把飞檐走壁的瘾。我不敢聊发少年狂,则独自一人沿着一条峡谷走去。谷中有小溪浅吟低唱,路旁有山竹丛丛翠色逼人,坡边有野菊探头探脑竞相怒放。幽谷清静,山风微微,最宜独行。这峡谷若干年前也和两边的绝壁连为一体,是时间老人借助风和水的力量,慢慢撕开一道缝隙,日啃夜噬而成,而且这种噬啃还在悄无声息夜以继日地进行。我们常常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哪有鬼神,是风雨雷电,是冰霜雪水,拿着刀持着斧,不停地左砍右削弄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我们经常说时间是把杀猪刀,一点都不假。站在峡谷中左右看,两边是丹霞崖壁,造型丰富,变化万千。随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崖面已成锈绿色,只有偶尔崩塌的地方,露出赭红、暗红、铁红。陡坡上生长着许多苔藓地衣。由于沉积岩水平层理利于成土作用,绝壁上长出一丛丛小树,红绿相间,煞是可爱。
我边走边看,发现峡谷崖脚有很多风化的壅土,应是悬崖石壁崩塌而来。忽然想起徐霞客在《游武夷山日记》中的几句话:“一带峭壁高骞,砂碛崩壅,土人多植茶其上。从茗柯中行,下瞰深溪,上仰危崖。”武夷山大红袍名动天下,原来是种植在丹霞地貌风化石上的。难怪陆羽在《茶经》里说茶“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丹霞地貌风化的烂石可是种茶最好的土壤。这里种茶,说不定真能种出好茶,“丹霞翠雾飘奇香”,又是一绝。我四下里看看,没见一株茶树。
走了一段,我看见顺着延伸到峡谷的山脊有人工凿出的一条上山的小路,便沿着石阶向上走,走一段停一下,走走停停,不觉得累。没多久,我就登上最高顶了,一路有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平台,可驻足小憩。哦,丹霞地貌的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我算是亲身体验到了。其他人还在艰难地攀援,像一只只壁虎匍匐在石壁上。我看时间还充裕,就在山顶一处最大的平台上坐下休息。脚边有几个石臼,有单个的,有成对的,里面贮满了水。单个的圆溜溜明晃晃,像一面小镜子,里面有蓝天白云,有山川河流;成对的水汪汪亮晶晶,像一双大眼睛,里面有岁月多情,有沧海桑田。从山顶环视,澧水似一绦青罗带,从溪口逶迤而来,向远方逶迤而去。众多山丘一览无余,有的像石堡,有的如石墙,有的似仙桃,有的若神龟,多姿多彩,不一而足,这是丛丛盛开的红艳璀璨的大地之花。果然,观赏丹霞地貌最宜好高骛远。
红红的岩石,奇特的形状,茂密的植被,秀美的澧水,营造出红岩岭仙境般的氛围。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为什么选择福建武夷山和江西龙虎山作为发源地,因为信徒讲究“炼丹修道”。所炼之丹和丹霞地貌颜色相近,更加坚定他们的信仰,容易产生“得道成仙”的思想。红岩岭地处边远,道教文化还鞭长莫及,它缺少仙气,更有人间烟火气。正当我思接千载,胡思冥想之际,一声清脆的汽笛打乱了我的思绪。一列火车正从对面的田畴村庄轰隆隆经过,奔向山外。
我起身沿山麓另一端缓缓下山,回到出发的地方。少数没有攀岩或登山的人聚在树下聊天。同行者大多还在奋力攀登,没有到达目的地。等待他们下山的时候,我们从当地摆摊人手中买些花生橘子柚子甘蔗之类的小吃,边吃边聊。这天,只有一个人在这里摆摊卖甘蔗,他的生意特好。只见他用刀快速削掉蔗皮,用铡刀“咔嚓”“咔嚓”切成寸段,装在塑料袋里,递给顾客。一会儿就卖完了两捆甘蔗,忙得头上冒出丝丝热气。
和小摊主人聊天得知,红岩岭曾是贫困村,县里有单位驻村帮扶,帮助修公路、搞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已经整村脱贫出列。这里摆摊的村民,过去好多都是建档立卡户。他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里的旅游越做越红火,好在家门口做事就业。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该剧讲述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这部故事片拍摄的外景地就是张掖丹霞地貌。同是丹霞地貌区贫困村的红岩岭,肯定也有许多值得讲述的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他们未来的日子定会红似火,艳如霞。
从红岩岭回来后,我特意咨询了一位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同事,按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提出的侵蚀旋回学说,地貌将经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发育阶段,红岩岭的丹霞地貌到了什么发育阶段?他说到了壮年期。地貌如人生,有的睿智深情,有的志在苍天,有的稳重沉默,有的绚烂如花,有的庸庸苟且。不同的地貌展现截然不同的风采。我们在欣赏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摸准它的脾气,了解它的性格,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它们长期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关闭的红岩岭户外休闲营地,最近重新开放。我要抽出时间,再去看那碧水丹山大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