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夜幕下的思念

2020-05-01 21:53:01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贺兴演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郞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

    ——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


    每当夜幕来临,一位老奶奶,便会孤身一人走着碎步红军师长贺锦斋的墓前。她头戴黑色布帽,脚穿布鞋,手抚墓碑:“锦斋,我在等你啊,我在等你!……”

    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这位老奶奶,便是红军师长贺绵斋的爱妻戴桂香。

    桑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又是一块盛产民歌的热土,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自编自唱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在大革命时期脍炙人口的桑植民歌,就是戴桂香和丈夫贺锦斋在1928年桑植起义前夕创作出来的。

    一天,贺锦斋回家和妻子团聚。想到白天教唱《工农团结歌》《工农联合起来》等革命歌曲的热闹场景,他心潮澎湃。在筹措桑植起义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了群众那种相信共产党、相信贺龙、踊跃参军的动人景象。那些年青媳妇,亲自送自己的情郎上战场,她们把写好的书信悄悄地交给丈夫,鼓励他们安心杀敌立功,自己在家中孝敬父母,等待其凯旋归来。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群众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感人至深。贺锦斋暗暗想,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写成歌曲,让家乡父老传唱,革命胜利后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块红色沃土。当晚,贺锦斋便在昏暗的桐油灯下,提笔展笺,写出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部分歌词和曲调。戴桂香从小爱唱山歌,亦在一旁哼唱。

    后来,她不仅自己学会了这首歌,还能给别人教唱。那段时间里,她和那些年轻的红属媳妇们一边绣红旗(特委交给她们绣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红旗的绣制任务),一边唱《马桑树儿搭灯台》。

    这首歌,伴随了戴桂香一生。

    戴桂香生于一九零二年八月,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

    一九一八年,戴桂香十六岁,为遵照双方父母“衣胞亲家”的约定,与文武双全的贺锦斋结为夫妻。结婚当天,贺龙特地从驻地赶回洪家关前来为兄弟贺锦斋贺喜。

    结婚次年,贺锦斋从戎,跟随贺龙参加革命。贺锦斋智勇双全,从贺龙的卫士、排长一路升迁。一九二七年六月,南昌起义前夕,贺龙领导的15师扩编为20军,二十六岁的贺锦斋升任第1师师长,是当时北伐军中最年轻的师长。南昌起义时贺锦斋率1师打头阵,攻陷南昌城鼓楼,将起义军旗插到了鼓楼顶。起义失利后,他带上数十杆枪突出虎口。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中央指示,率部转战到鄂西的公安、石首,连接湘西一带,形成武装割据,初建洪湖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三月随贺龙、周逸群返回桑植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四月初领导发动桑植起义。九月,部队在湖北石门泥沙战斗中遭敌包围,为掩护军部及主力突围,他率警卫营和手枪连同敌激战,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27岁。

    当丈夫牺牲的消息传来,戴桂香当场哭昏了过去。

    人死不能复生,日子还得照常过。从那时起,她的话语明显少了,开始了漫漫的寡居生涯。

    熬了整整二十一年,全国解放。

    从1919年丈夫跟随贺龙当兵开始,她是红军家属;1928年丈夫牺牲后,她还是红军家属。三十年的红属,她饱受了苦难折磨和忍辱负重,经历了敌人对洪家关“贺半街”的两次血洗所带来的伤害。时常要防备遭遇敌人捕杀,一有风吹草动就往大山里躲,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把野菜当粮,把山洞当床。

    仅到官地坪的山洞里,戴桂香就躲了整整八年。期间,她把丈夫的尸骨运回洪家关归根,埋葬在光荣院大门前。她坚持替丈夫行孝,照顾老人,养育过继给贺锦斋名下的侄儿贺学禹成人。

    一九七七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特意来洪家关检查落实贺龙平反后的有关工作,张平化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他对这块红色土地怀有特殊感情,特意问到了贺锦斋遗孀的情况。得知戴桂香几十年风雨飘摇的遭遇后,让戴桂香住进了光荣院。

    戴桂香六十七年对爱契而不舍的坚守,令人动容。

    戴桂香与贺锦斋结婚近十年,聚少离多,尽管夫妻情深似海,但没有留下爱情的结晶。后来将贺锦斋弟弟贺锦章的儿子过继名下后,从那时起她就抱定了“自己生是贺家人,死是贺家鬼。锦斋是我终生的丈夫,我要终生陪着他,决不会离开他。我要替他尽孝”的决心。期间婆家双亲老人多次劝她改嫁,均被她拒绝。后来两位老人看她态度如此坚决,就再不提改嫁一事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送走丈夫的双亲老人和贺家一个又一个的老人后,一九九五年,九十三岁高龄的戴桂香,走完了她漫长的一生。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