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条小河,发源于人潮溪镇的罗柳村杨斯塔反坎,交汇于万人洞吐出的白练、西七垭山脚蜿蜒伸来的锦缎、石门垭西外飘来的绿绸。全长三十多公里,一路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投入溇水的怀抱。
这条水系,无名无姓。不知道叫小河好还是叫小溪好。当地的人没见过大海,也没见过长江,总之比沟、溪大,都叫她“河”了。我退休后闲得没事做,翻了字典查“溪”与“河”的区别。“溪”:是一种在山涧、林中涓涓细流的水,它能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达之境,大多是山上泉眼衍生。“河”: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称为溪流,宽于五米的被称为河流。通常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带,湍流和不平坦,涓涓细流为溪,缓浅如盘是河。
叫“河”吧!定是没错。
叫河,还得有个名字。否则怎么着都觉得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条河所经过的地方有瓦渣峪、黑石峪、潘家峪、叶家峪,未二垭、白竹垭。峪同“幽”;垭同“雅”,就叫“幽雅河”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莲是一个很大的湖,现在的西莲、石丰村、三合园村、罗柳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淹没在湖里。这湖两头窄、中间宽,东西长十多公里,南北之间最宽处约五公里,湖深约两百多米。湖的周围,有四个海拔都在八百多米左右的垭口,其余都被大山界包围着。整个西莲,就像一个腰子盆装着一盆绿水,盆中开着一株大莲花,莲花所在的位置就是原向氏祠堂(现西莲学校),故得名西莲。靠西北边的一片荷叶伸向玉京(现今为三合园村),称为上西莲。湖中之水翻西溪垭走百丈峡、曾潭峪,穿柳杨溪,流入溇水中游河段。传说向王天子举事失败,被敌人追赶到朝天寺外神皇尖上,无处可逃。奋起一脚将山脉踢断,形成一个大缺口,这个口,就叫关斗口。湖水从缺口中流出,形成一条小溪。山内就是我说的翠绿小河,山外,因传说是向王天子踢出来的溪,故名向家溪。
翠绿的小河没有波浪滔天,也没有波光粼粼,更没有九曲回环。只有充满琴韵的流水声,似云雀欢快的鸣唱,似山石深情的低吟。万人洞、法子洞、黄鳝洞、河鹰洞个个奇景绝妙。马鞍龙、黑龟龙、双尾龙、土地龙、梨树龙、月亮龙、乱坟龙、庙嘴龙、青松龙九龙治水活灵活现。巍峨的神皇尖上,峭壁生辉,满山苍翠,掩映着关斗口。“手擎马鞍山,脚踏犀牛滩”、“仰望一线天,小心脚下猪槽滩”、“白练悬壁挂、峭崖走猴猿”,是这条幽雅河的真实写照。
溪水从万人洞口流出,一簇簇浪花浅吟低唱。在春风的呼唤下,对着两岸风光美景漫语倾诉。
河中九曲连环,转个弯儿就是一个小潭,跳下一个岩石又是一个小凼,潭潭白鱼戏水,氹氹河虾成群。我记得当时家里清贫,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母亲发愁没有好菜好肉招待客人,十岁的妹妹机灵一动:”妈妈,您煮饭,我去找菜!”她转身便拿着沙撮提着桶子往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功夫,便提着半桶河虾回来了。
河边杨柳成行,夏天树上知了嘶鸣,树下黄牛摇头摆尾。
河水,静静地流淌。晨曦的微风吹拂着河面,泛起粼粼的波光,如夜色里的繁星点点。晚归的夕阳倒映在水中,霞光万丈。如丝弦跳跃的河水,是那样的宁静,载着光阴,驶向彼岸的流年。
幽雅河虽名不见经传,却蕴藏着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幽雅河的流水,多少年来,丰富着我生活的梦幻。浪花曾依托柳影,启迪我走出童心欲求,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劳作。我与幽雅河,在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生活的平凡和浅薄,在河水中得到洗涤。
与幽雅河共晨欢、共夕寝,掬一缕闲云,置一畔蛙鸣,不由得想起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好梦,等着我。
幽雅河流淌潺流声不绝于耳。不停地在树梢间跳荡,连地上石径也成了传音板。帘帘垂下如细鼓轻捶,细听又如琴弦声由高入低,一气呵成。就像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有韵味、有节奏,滚滚直前。卷着浪花叮咚叮咚向溇水,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