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把我的老父亲接来了。屈指算来,父亲已经六年没来我这里了。
父亲已是耄耋之年,今年已八十六岁高龄。准备接他来之前,我有点纠结,自己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七点回家,十二个小时都在学校,父亲年岁大,他一个人在家生活能否自理?心里不免有些发虚。又想到父亲一直由姐姐赡养,而我作为他付出最多的幺女儿,几乎没有尽过孝,若有一天他离我们子女而去,我将如何安放自己的良心?为求心安,我拨响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一向耳聋的父亲再三确认我想接他过来住后,特别亢奋,一再表态:你尽管上你的班,我自己能自理,我都会做呢!我知道,父亲想跟我来住,想换个环境,想为姐姐减轻点负担。
刚到家,父亲精神还好,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只新鲜十来分钟,就斜躺在沙发上了。每顿吃得少,从不添碗,偏爱稀饭,吃完饭,我收拾碗筷,他知道我喜欢整洁干净,就蹲下身子,一点点捡拾瓷砖上的细屑。我带他去超市,一路上他走走停停,使劲儿记路。超市里,他要了八宝粥、牛奶、香蕉,说等我上班了,他就可以吃这些。给他买鞋子衣服,一个劲儿拒绝,我坚持给他买回,他又克制不住的欢喜,迫不及待要穿上新衣,嘴里念叨:自己是个福老人家,儿孙都孝顺,然后把他的儿孙一个一个夸个遍。饭后,我带他去河堤风光带散步,他走得有点慢,脚好像很沉重,老提不起来,跟不上我的脚步。小时候,每次和父亲一起走路,他总是走在我前面,拍着胸提醒我:像爸爸这样,昂首挺胸,年轻人要有精神!现在是我鼓励他:爸爸,走快点,步子迈大点,这样才能出汗,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他嘴里应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父亲真的老了。
父亲只读过三年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娶了个地主的女儿为妻,貌美有文化,有气质能说会道。妈妈养尊处优,不曾吃过苦,做不好农活,家里的生产几乎全靠父亲一人。家里当家做主的是妈妈,但是在儿女读书的问题上,父亲却格外执拗,无论怎么样也要咬牙坚持送我们几兄妹读书。父亲一辈子爱看书读报,我们爱学习爱看书,都源于他的言传身教。
我家墙上,挂着训诫尺。那尺子和老师的戒尺一般大小,打磨得光滑油亮,上面父亲用小楷工工整整写着警句。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尺子上写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小哥哥的尺子上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个学期开学前两天,他无论多忙多累,都会给我们几兄妹开个会,给我们讲只有书上才看得到的大道理:你们读好书,小则为自己,不用像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则为国家,成为栋梁,为建设祖国出力……再立下“军令状”,写保证书,然后到期末考试后对照保证书兑现:要么是劳动改造,要么是兑奖皆大欢喜。小学毕业时,学校流行写离别赠言,父亲便在油灯下教我们自己创作诗歌,说这样的赠言,比摘抄别人的更有意义和温度……父亲从不重男轻女,每发现我和姐姐读书不够努力时,总会指着门前的椿树、水桐树、杉树,你们只管读书,我砍了它们卖钱送你俩读,钱不够,爸爸哪怕把瓦片戳下来卖了也要送。然后苦口婆心地说:我把你俩当儿子养,希望我养的女儿都能满腹经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辈子不要靠男人过日子……我考试得了第一名,父亲把我搂在怀里激动地说:四妹子,你如果能考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爸爸买金纸纸儿给你写作业……好多好多温暖的故事。这些年来,每每忆起这些,我都抑制不住热泪长流。好父亲,是儿孙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英雄。
父亲真的老了,一言一行早没了当年的豪气和霸气,也再没能力再指挥我教导我这样那样。儿女回馈他万分之一时,就满是卑微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