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蒿子粑粑

2020-05-17 10:22:4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罗慧英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田埂边的蒿子,"蹭蹭地"冒出个头,头顶的“发束”嫩嫩的、绿绿的、亮亮的,在这阳春三月,散发着它独有的清香,忍不住想起那诱人的蒿子粑粑。

    于是乎,我们扯了几把又嫩又绿又好看的蒿子,准备做几个粑粑尝尝。

    带回家的蒿子,孩子们只识得那是草,又怎能把这种草与粑粑联系上?

    娃儿们哪曾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爷爷奶奶辈把这蒿子视为宝贝,那是他们年少时续命的口粮,苦难日子的难忘记忆。

    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里,有足够劳动力的家庭才有可能吃得饱穿得暖。为了生计,十来岁时的奶奶便扛上了锄头,和大人们一起劳作在山间田野,用赢弱的身躯,每天在生产队挣得一点工分,有了工分,才能分得一点苞谷。那辈人,在那个时代,用工分编织着生活。大部分人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时光,丢掉了少年的天真,只有拼命地劳动,换得那少得可怜的苞谷。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了能顿顿充饥,换回的苞谷磨成粉,配上蒿子,那就是天仙配,便是家庭的“盛宴”。在饭甑里,铺上厚厚的一层蒿子,洒上一层稀稀拉拉的苞谷粉,又在上面铺上厚厚的一层蒿子,这样层层叠叠铺满甑子,用大火蒸熟,捏成团,就是“盛宴”的主角——蒿子粑粑。说是正餐,却只是野草里面藏着的些许苞谷碎粒。年少的他们,谁又不曾心心念念想努力把蒿子变成大碗大碗的白米饭?

    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奶奶有了我们。少年时的我们已能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但他们的碗中,却常常是满碗的苞谷饭,只是少了蒿子。偶尔,苞谷粉兑水拌上蒿子,做成菜面糊,味道不再难以下咽了,他们一边吃,一边回忆那些涩涩的往事。

    今天,孩子们听奶奶说起那些过去的事,尽是难以置信,眨巴眨巴着眼晴看着奶奶,好奇地看着带回的这满盆满盆的蒿子。蒿子,藏着几代人的生活。

    蒿子在我们的鼓捣下,被洗净、蒸熟、剁碎、再捣烂,与糯米粉、粘米粉搅拌,揉成大团,又搓成小团,包上肉馅、糖馅,扣上叶,成了一个个绿团团,放入蒸锅,二十分钟,热气腾腾的蒿子粑粑便出锅了。孩子们剥开叶子,津津有味地啃粑粑,糯香味中夹杂着肉香,可口又可心。

    我也赶紧趁热吃了一个天天念叨的蒿子粑粑,享受被裹了糖心肉馅的它带给我们的美味,可再也吃不下第二个了,也许,吃的是新鲜,喜欢的却是过程。

    在这啥都不缺的年代,蒿子粑粑的传承,是让孩子们知晓爷爷奶奶年少时的苦难生活,忆苦思甜,珍惜今天。

    蒿子,在几代人的眼里,一个是苦涩,一个是香甜。没有苦,哪来甜。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