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品官桥

2020-07-17 10:41:54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杜康乐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官因孝所赐,桥由官兴修,地以桥而得名。每当回到老家官桥的时候,我都会看看这组承载光荣历史的小桥。小桥下的潺潺碧水来自村西印台山下的湖南泉,当流经村东突然向南转西经北围着官桥在崇山峻岭中绕了一圈向东汇入溇江。这里一里三桥,三桥同建,桥廊合一,桥地同名,细细品味,肃然起敬。

    品大明孝子。相传明初年间,杜公世寿,饱读经史,志存高远。慈母染疴,卧床三载,夫妻忧伤,昼夜跪侍,祈拜天地以求其佑,广寻医药以疗其疾。神仙悉知,托梦试孝:“救母妙药,唯儿股肉。”公醒欣然割股熬汤,母食果然病除体康。大学士杨周巡知,力举朝堂,明君主龙颜大悦,颁诏天下。御赐纯孝金匾,诰封监元宰相,诏建节孝牌坊。皇恩浩荡,赫制凛然。文官落轿,趋步孝道;武官下马,仰慕孝行。世寿公沐圣恩,谢天敬地,施善彰德,取石修道,亲架三桥。所留下的不仅仅是这有形的三桥,更多的是给后人无数叩问和不尽的崇敬。是什么样的基因没有被崇高的荣誉冲昏头脑?是什么样的理想没有在显赫的官位面前忘乎所以?这不正是范仲淹笔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不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楷模吗?每当我恭恭敬敬地走上小桥,低头俯视桥下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先辈安身立命当官为民的品行不时眼前浮现,这自然是我人生价值追求的标杆。

    品官桥先民。始建于明初年间的山村石拱桥,三座均长不过两丈、宽不足九尺,桥虽小影响大,时代穿透力强,这都源于桥与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桥者的独具匠心,小桥从不孤独,同溪水相伴,和稻田相依,与民居相守,与日月相望,永远是那样坦诚敞开胸怀,不分寒暑夜昼迎来送往,它坚忍不拔的个性,勇于担当的铁骨傲气,默默奉献的精神,平等相待的品格,正是纯朴憨厚山民的秉性。官桥先民重情重义,知恩感恩,给地命名,给桥命名,妙在桥地一名,代代口口相传,硬是叫响官桥至今。风雨廊桥的多重功能,不分生熟贵贱让人平等受惠,雨天可以在桥上避雨,晴天可以在桥上遮阳,累了可以坐在桥上的长凳上休息,世寿公以桥体恤百姓,让更多的人分享当朝恩惠,先民心存感激,给桥给地命名,表明永世不忘,意在官民同心,祈福万世太平。桥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它所承载和浓缩的孝廉文化、政治文化、感恩文化,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品孝道传承。从明清经民国到新中国的六个世纪,孝道文化的薪火从未熄灭,即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大革命时期,因建革命根据地官桥店铺和桥廊被付之一炬,也未能动摇官桥人如磐的家国情怀,无论行政区划如何变化,不管是现在的官桥村、官桥片区,还是过去的官桥大队、官桥乡,官桥二字从未有过改变。特别是在新中国六十大典的前夕,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后人,在筹资重建三建的基础上,由武陵源规划建筑设计院唐松青院长领衔恢复建造风雨廊桥,使得历史的记忆更加鲜活。在建国六十五周年的前夕,国家斥巨资兴建官桥敬老院,纯孝地又添新的亮点,从清水洞至官桥环村炒砂沥青公路也随之建成,使得这条影响几个朝代的“清官路”更加宽敞通达。随着新型城镇化县城的拓展,慈利县人民政府还将通往金慈小学的新建街道命名为官桥路。这正是推崇“百善孝为先”,弘扬孝廉文化的经典之举,纪检监察部门还将官桥定为全县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第六届会议9号决议进一步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变更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小桥不是传承的终点,而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开始。小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冰冷建筑物,而是有灵魂的乡村故事记录者,这些也是我半个世纪以来念念不忘的初衷所在。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