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感受茶饮珍品——张家界茅岩莓茶的清香四溢;在这里,可以饱览有着“小三峡”美誉的茅岩平湖胜景;在这里,可以体验茅岩河畔心形温泉宜人的温度所带来的惬意……
“三千俊秀峰,八百琉璃水”,作为张家界绝版风景的翻版,茅岩河足令海内外观光者趋之若鹜。然而在我看来,茅岩河之“莓”,就浸润浓缩在那一杯别样的莓茶之中了。
去年九月,我从常德来到永定区茅岩河支教,期间亲眼目睹了乡村教育振兴,产业富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火热景象,备受鼓舞。时下支教任务已近结束 ,临别之际还是写点东西,真切地道一道这茅岩河之“莓”吧!
乡村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滥觞在乡村学校,新时代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希望在乡村学校。“三区”学校教育,尤其是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流动性比较大,稍有点教学成绩的教师往往三五年就调往城区学校去了,学校很难留住。导致有的班级每年更换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的情况较为频繁,学生一时较难适应 这种变化,学业水平也往往不高,这一教育现状一直以来广为诟病。
这样,有些毕业班的教学任务自然落到了部分支教教师的肩上。殊不知,在不留任的前提下,仅一年的支教任务的支教教师又能给“三区”学校带来或改变多少,好在省教育厅从前几年开始鼓励实施支教教师留任受援学校政策办法,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直到与受援学校茅岩河九年制学校一把手李梦笋接触,彻底改变了我对乡村教育发展的认知。
在老师们眼里,他就是一位办人民满意教育具有教育家情怀的的“领头雁”。
“他原来就是这我们这所学校读书,因家住三十多公里外茶庄林场处,每周一天蒙蒙亮起床就背着小米,跨着书包从家里出发步行七八个小时到校求学。
就读期间由于勤奋好学,如愿考上了师范院校,成为上个世纪茅岩河镇走出大山屈指可数的大学生。”
当年李梦笋校长求学之艰难的经历,早已成为镇上人们传诵的教育励志的佳话。
正值壮年的他,教育办得风生水起,组织上多次点名请他调任城区学校任职。然而难舍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情,为回报桑梓,他在茅岩河九年制学校一待就是整整二十年。
他平时这样做——
不必说,疫情期间每周一第一个出现在校门口持测温枪登记迎候师生们归校;不必说中考复习迎考期间常态化的模考分析会的进行;也不必说分批次与学生进行中考复习座谈;单就中考动态坚持每月一汇总,每天一通报的作法,就由此窥见一斑了。这是他日常工作状态中的真实缩影。
他平时这样说——
“不放弃,不抛弃,‘一个都不能少’”。“做与不做是两回事,办教育要像品茅岩莓茶一样敢于吃苦,先苦后甜,个人事业总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他在全校教师例会上常说的一番话。
茅岩河之“莓”,在于有李梦笋般扎根乡村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是乡村教育之福,也是乡村学子之福。
经济上欠发达的乡镇,也能拉“第一把小提琴”
一日,到茅岩河镇政府旁的梅芳超市购物,老板见我声音沙哑,神秘的笑了笑对我说,送你一包我家自产的功夫土家神茶,这个专治咽喉不适,尝尝。我平时极少饮茶,骨子里认为那种慢节拍架势多少有点附庸风雅之嫌。拗不过梅老板的热情——说是老板,是因为早年她曾有过沿海创业的经历,其实年龄不到三十岁,但在茅岩河当地名气很大的莓茶种植户。随即就打开一小撮 ,用当地上好的山泉水冲泡,一口下去,有些苦涩,咽喉不适感却已减去大半,又猛喝一口,任督二脉彻底打通,那先前症状竟神奇般消解了。
茅岩之“莓”,在于来得快,来得直接,似乎什么问题就能在这杯茶水之中得到化解。这般想着,倒有了见识这“神仙叶”的庐山真面目的想法。
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植物,是经历第三世纪冰川而遗存下来的珍贵物种。因其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细胞所含黄酮活性成份渗透生出表面,而形成一层天然植物“白霜”而得名,被誉为“黄酮之王”,具有多种奇特功效。
原来这神奇茅岩莓茶竟真得大有来头!
自从认识了莓茶,我成为距受援学校五十米开外的茅岩河千亩莓茶园基地中众多徒步队伍中一员。
待到清明前后,正是去往莓茶园踏青的好时节,此时会常常遇到在田地间采茶忙的巴禀君老婆婆们,往往我会若有所思的主动与他们打开花匣子,拉家常……
“您种了几亩,一亩莓茶产值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相比,收益高多少?”
“刚培植的莓茶每亩可赚上万元,三五年会后差点,也能有个七八千”。
“这清明前后采摘的上好藤蔓是莓茶中的极品,比起二黄可贵多了。前几年,城里大型超市经包装后的莓茶成品买出了千元一斤的好价钱。因其时效短,产量不高,有价无市,外地客户需要提前一年预定”。
“我屋里的老把式到莓茶加工产记件制茶一个月下来也有个三千元以上的收入”。
巴禀君老婆婆对茅岩莓河之“莓”如数家珍,在言谈中嘴角是不时扬起了满足笑意。
主政一方的当地负责人赵磊是常德老乡,据老乡介绍 ,茅岩河镇党委政府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 做大做强莓茶产业,招商引资,在镇上易地搬迁安置处建设现代化莓茶加工的“梦工厂”,一举形成了实现了公司+农户的新型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既带动了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 ,也吸引了本镇大学生返乡创业。今年中央电视台,湖南经视相继来到张家界莓茶原产地茅岩河青安、温塘两村实地现场对此予以了深度报道。
茅岩河之“莓”,在于有奔头 ,有盼头,真正让当地人步入了小康之路。
正如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把提琴”。
茅岩河之“莓”,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敢于拉响了“第一把小提琴”。
永定区“村村响”广播开始播报了
近日,广州开心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给永定区茅岩河镇九年制学校中学部捐赠了价值近三万元的爱心图书600册,为茅岩河学子送去了一份“精神食粮”。
“三区”支教,到底支什么 怎样支,这是我常思考的一个教育习题。当然除了完成任课教学任务外,譬如捐赠或参与学校管理之类也是好的。
去年十月上旬,我成功联系爱心企业为受援学校捐赠,了却支教以来的又一桩心愿。说到底,这真得感谢这些社会爱心人士,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他们的义举奏响了一曲曲情满“三区”的时代赞歌。
由此撰写此消息新闻通讯稿自然责无旁贷落在了我的身上。正是前面那则“豆腐块”,就有了后来受援学校领导派我参加由永定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教育系统新闻办公室通讯员培训工作会议的机会。当时会上齐聚了永定教育战线的“笔杆子”们,培训会上权威专家编辑点拨点评,使我受益良多。也正是有了这次培训,原本每年只能投三五则的稿件的我,近一学年来,竟先后投新闻通讯稿件达18则,均被湖南教育大平台、张家界日报、张家界新闻网、红网张家界分站等媒体采纳发表,这放在前几年是我没敢想到的。
媒体功能就如茅岩河之“莓”,在受众中也能引发好的社会效能……
登载在红网张家界分站的题为《永定区茅岩河镇主体街道白改黑升级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峻工》,发表至今阅读量已近八万;
通讯稿件《让劳动教育之花在永定大地恒久绽放》,重点向永定区各中小学重点推介了受援学校茅岩河九年制学校在这方面的好作法,好经验。一时间,全区中小学掀起了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热潮;
汇报材料《茅岩河镇九年制学校“三个到位”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得到受援学校微信工作群集体点赞。
成绩的取得,得感谢受援学校这一平台,令我从中得到学习锻炼提高。
从某方面来讲,与其说我成就茅岩河之“莓”,不如说是茅岩河之“莓”成就了我。现在想想有时为组材料赶稿件,甚至爬格至深夜,现在想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万千气象,孕一壶人间烟火。说到底追根溯源,是茅岩河之“莓”挟裹着的时代脉搏和气息而来,必竟这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当初曾立下豪言承诺答应梅芳超市老板那位“功夫莓茶”创始人,来次个人创业专访,以推介其个人先进事迹和莓茶企业运作的成功经验,但至今一字未动。
这一学年的支教,对于茅岩河之“莓”似乎总有道不完,说不尽的东西。再过两周我将离开这方热土,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祝愿茅岩河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鼓舞下,向未来,不断创造“莓”好新生活。
作者:伍慎
派出学校:常德市鼎城区阳明中学
受援学校: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