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暖景溶溶,人间处处芳菲。 清晨6时,在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田富村,70多岁的赵群月拿起扫帚把屋前同心泉广场清扫得干干净净;早上8时,牛耕部落老板胡腊娥吆喝着牛羊猪鸡开启了一天养殖的忙碌;中午11时,医保快递员曹文艳驾驶医保快递车,穿梭于家家户户,为村里老人送去药品和医保服务;傍晚7时,望远屋场人头攒动,妇女们踩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晚上10时,村民们便早早进入了梦乡……在田富村那一万多亩的群山褶皱里,每一幅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场景,都是当下乡村振兴事业的生动剪影。 千难万难,有工作队在就不难 远处青山环绕,近处鸟语花香,房前花草点缀,屋后翠竹屏障,村前山泉流水潺潺,草木花草相映成趣,一幢幢绘有乡风文明宣传彩图的房屋错落山间,一条条平坦整洁的乡间小道蜿蜒曲折……漫步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田富村,宛如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秀美画卷。 田富村给人感觉很美,但美的背后,却曾经萦绕着想发展农业缺水、想发展旅游缺路、想发展新经济缺人才等各种困局。2021年,当脱贫攻坚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闪亮登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驻村工作队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工作队先从入户走访开始,全村276户,769人,不落一户、一人,唯有眼到手到脚到心到,才能从根上找到症结所在。 经过一个多月谈话、走访,工作队发现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行。 通过多次走访调查、组织生活会交流、屋场会座谈、主题党日活动观察,一批80后村民进入工作队的视野。这些年轻人中有的是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有的在外创业见过世面,他们都渴望改变田富村落后面貌,为村民做实事的意愿比较强烈。 很快,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毛成学、曹文艳、袁为武等80后脱颖而出,成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 新村两委上任后,干劲满满,与工作队紧密协作,同向发力,使一批基础设施迅速落地。 连接黄龙洞景区的3.6公里沥青公路终于拉通,3.8公里的连组通村公路完成硬化,城乡一体化供水通组到户,美丽屋场、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茶场招商紧锣密鼓……这些为田富村实现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读懂村民眼里的“小期许”、心中的“微愿望”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逢夜幕降临,走进田富村文化小广场,都能看到村里的舞蹈队尽情地挥洒舞姿。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欢快的节奏在山涧回荡,已经成为村里夜幕下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在田富村,文化小广场不仅是文艺的舞台,更是为村民解决诉求的议事厅。每个月都会有那么一天的傍晚,村民们会与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聚集在此,你一言我一语,热烈交谈。这就是田富村的“屋场会”。 “‘屋场会’,就是为大家解决问题的。大伙儿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屋场会最热闹的环节,就是村民议事阶段,每到这时,村两委党员干部们和工作队员们都会鼓励村民们踊跃发言,并积极回应。 “他修屋时砍了我一颗板栗树”“他整田时挖断了我家的水管”“他家的竹子长到我的责任田里了”“他把猪圈修到了我屋边上”……在田富村屋场会情况记录表上,记录最多的不是干部们的发言,而是村民们的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而这恰恰是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心头大事”。 “现在我们有事情,不找领导‘上访’,就爱到‘屋场会’上来说一说、摆一摆!”“屋场会”上,驻村队员和村两委党员干部对一起村民纠纷入情入理地进行调解后,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有了‘屋场会’,村里的大事,乡亲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集体的事也就转变成了村民自己的事,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了饮水难、‘脏乱差’等生产生活问题,村子变得更美了。”村民们感慨,一场屋场会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饮水问题、环卫问题、道路安全问题等都得到了充分讨论,大多当场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驻村第一书记多次在‘屋场会’上宣讲会议精神,让我们知道,党和国家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说到村里的新气象,70多岁的老人毛新华感慨万千,“工作队来了,村里的班子强了,大伙的困难有人管了,党中央和上级的政策、精神及时传达给老百姓,田富村的未来能不好吗?” 从听民意、解民情、暖民心,到解疑惑、讲政策、谈变化……借助屋场会的平台,工作队和村两委不但解决了村民们的诉求,还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对大家进行洗礼,让他们也能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清田富村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 对百姓家国情怀的塑造,也是驻村工作队矢志不渝的追求。同心泉、望远屋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每一幅图画、每一句话语都蕴含着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折射出古代仁人志士不忘民族大义的赤子之情。在这种无处不在氛围营造下,田富村乡亲们的思想觉悟也在有了很大提升。义务植物、集体修路、参加志愿活动、美化身边环境,处处可见乡亲们奉献的身影。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 “邓绍阳准备退学了!”2022年9月,正在入户走访的驻村工作队员听到邓绍阳爷爷这样的回答十分震惊。 即将就读武陵源职中三年级的邓绍阳是田富村的脱贫户,父亲失联多年,母亲离家出走。他和将近80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拮据。从小懂事听话的她,准备选择用退学打工方式,帮助爷爷减轻压力。同是农村出身的驻村工作队员们清醒的知道,一个职中都不能读完、低收入家庭的女生闯荡社会将有数不清的弯路要走、数不清的南墙要撞。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工作队立即会商村两委,一边上门劝学,一边联系后盾单位和其所在职校,争取到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同时队员也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最终使邓绍阳重返课堂。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驻村工作队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据统计,这几年驻村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先后资助26名学生,发放助学金5万余元。 村民陈娥绒丈夫过世后,家中贫困,打工收入又不高,儿子30多岁还没有成家,陈娥绒常常为此唉声叹气。但得知陈娥绒有一门煮酒的手艺,工作队出谋划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帮她找市场卖酒,重拾生活信心,仅用一年便还清了所欠债务。如今,靠卖酒,陈娥绒全家年收入达10多万元,儿子也终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村民的满意,就是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最高度的认可,村民发自内心的笑,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吴飞虎的认知里,村里事就是自家的事,老百姓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如若亲人们过得不好,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吴书记他们是我见过最负责的好干部,凡是老百姓的难事,他们一件没落下,都会想方设法去做成。”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毛志平一直关注驻村工作队,看着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见证他们倾听民间、服务群众,更亲眼目睹了田富村在他们带领下翻天覆地换新颜。 记者手记: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田富村的振兴是一个完整故事,也是一个浓缩的剪影。 采访中,村民们都说,“之前田富村有好多想办却难办到的事,工作队来了后,就变得不那么难了。”而这些“肠梗阻”打通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默默无闻、干事创业的结晶。 “五年扶贫忠贞酬,豪迈书宏图。如今基业奠定,更上层楼忧?道不平,德未就,鬓已秋。未来田富,团结奋斗,定当风流!”这是吴飞虎在日记中对自己在田富工作的真实写照。59岁的他即将告别坚守多年的岗位,但他对田富的发展和未来依然难以割舍。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藏有多少真情。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信念坚定、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工作队员的坚守和付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目标才能更快实现。 如今,在田富村的大山周边,在张家界9516平方千米的秀美山川间,一个又一个昔日的偏远山村,在一批接一批驻村工作队员的倾力帮扶下,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劈浪前行,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幸福嬗变。 (本文图片由田富村驻村工作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