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敬老院里的“乖儿子”

2018-05-21 10:30:23  来源:掌上张家界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文/图 记者 吴献党

    在慈利县岩泊渡敬老院,出现了很多很美的故事。故事都是不经意地发生且注定了它不可更改的美。而这些故事都与该院院长张小平紧紧联系在一起。张小平之前并没想到,自己正值壮年,敬老院的老人却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640.webp (4).jpg

    “我不是来当院长的,我是来当儿子的!”

    “你说的张院长啊,哦,小平呀,他是我乖儿子呢,大孝子啊!”一位名叫李二姐的老人对我说。

    “我不想回家,敬老院就是我的家,小平真好!”另一位名叫张林茂的老人对我说。

    两位老人向我说这话的时候是今年五月中旬。李二姐88岁,是一位坐着轮椅的农村妇女;张林茂84岁,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说话的地点是岩泊渡敬老院鱼池旁边的林荫休闲区。

    岩泊渡敬老院亭台楼阁,院内绿树成荫,文化墙、观鱼池、休闲区、阅览室……到处是欢声笑语,鸟语花香。

    640.webp (5).jpg

    而在三年前,岩泊渡敬老院却是另一番光景:几条臭水沟,房舍破乱,老人们生活待遇极低,每人每月只有400元开支。对小平来说,往事不堪回首,令人心酸。

    小平永远记得他走马上任的日子——2014年农历六月初六。当时,岩泊渡镇党委政府非常担忧敬老院的状况,决定选派一位能干人前去担任院长一职。经党委开会研究,选中城乡同治专干张小平。组织认定的理由是,张小平工作出色,是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退伍军人,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选这样的同志任职准没错。当镇党委书记找张小平谈话时,叫他选一个日子,陪他去敬老院报到。面对组织的信任,张小平拍着胸脯说:“选么得日子,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是六月初六,六六大顺,走,上任去!”

    人还未到,敬老院的“老把式”嘀咕开啦:

    “喂,今天来新院长,听说当过兵的,冒得很,还会武功,会不会打人啊!”

    “怕个×,不怕他是恶物,俺敬老院的老把式一块儿上,打得他满地找牙”。

    七八十岁的老人讲话都带着童趣,正说着,镇党委书记带着小平报到来了。小平一声爷爷奶奶好,叫得大伙儿心里甜甜的。小平又说“我不是来当院长的,我是来给你们当儿子的!”小平说话诚恳,向老人鞠躬。这下子,老人们激动得说不出话,一个劲儿地鼓掌,掌声清脆响亮,惊走了栖在院外树上的小鸟。

    “小平的眼泪”让敬老院旧貌换新颜

    张小平父亲过世多年,家中只有一位老母。小平是乡亲们公认的大孝子。如今,小平要当敬老院大家长,做70多位老人的“儿子”。敬老院一贫如洗,小平犯愁了。

    2015年4月,小平上任还不到一年。市人大相关领导带着调研组来到敬老院。小平汇报说:“各位领导,我这个院长不好当。敬老院基础设施差,房屋破乱,老人每人每月才400元钱,缺吃少穿,我心疼,但又无可奈何,请领导关心帮帮这些孤寡老人、五保户吧!”小平先是请求,说着说着,鼻子一酸,话儿变成了求求你们,禁不住泪水长流。时隔不久,有关部门为改善老人的生活和敬老院建设,200万专项资金拔到了敬老院。社会各界人士捐来善款,小平又找战友捎来10台彩色电视机。

    640.webp (6).jpg

    有米好下锅。爱心、善款让小平腰硬了,精神百倍。通过三年打拼,一座花园式敬老院展现在眼前,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总资产发展到500万元。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理发室、健身场所、厨房、厕所、猪栏、鸡舍、菜地,应有尽有;彩电、麻将、扑克、象棋、桌球、乒乓球、健身器材若干。

    当家须知柴米油盐贵,家底厚实了,但不能吃老本,要想着求发展。小平组织大家养猪、养鸡、种菜园。每年饲养大肥猪10多头,老母鸡70多只,菜园里瓜果满园。为了让老人吃上自己养的鱼,小平又组织整修鱼塘,下池清淤泥。在清理淤泥时,忘了吃饭,也许是劳累过度,当场晕倒,不醒人事。妻子急得哭了,送到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原来是胃大出血,五天五夜才醒过来。小平时刻牵挂着老人的健康和敬老院的建设,出院后立马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俨如一个“拼命三郎”。妻子名叫孙小华,高级护理员。她不仅人长得好看,而且心眼儿特别好,她不要一分工资,配合丈夫的工作,把老人们的身体照顾得无微不至。两口子除了过年时回去两个晚上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度过。

    如今的岩泊渡敬老院,富足而写满温情。

    一份牵挂,小平心中装满阳光

    “小平,我想你……”老人王伯林说。

    电话那头,敬老院老人王伯林靠在一棵树上,给远在北京参加全国养老院长培训学习的张小平打电话。老人的声音越过千山万水,那苍老而缥缈的声音,拔动小平心灵深处最柔弱最易疼痛的弦,小平不由得捂住胸口。

    小平牵挂家中的老人!

    王伯林打电话时是2015年5月,想不到,只隔一年多时间,小平成了王伯林的救命恩人。事情发生在2017年2月,王伯林老人由于长期贫血,突然病倒,被送到一家医院抢救,医生说没什么救头了,拉回去吧!张小平见老人一息尚存,一边火速送到市区丽人医院抢救,一边向普济慈善群求救,当场收到31700元捐款。也许是被张小平的孝心所打动,也许是老天爷开恩,治疗费仅花5千元,老人王伯林竟奇迹般活过来了,至今依然健在,身体安康。3万多元善款仅用去5千元,小平并没据为己有,全部退回给普济慈善群,使得群里爱心人士纷纷点赞。

    “做人要讲良心,讲孝心,尽孝道,不然就不配做人!”小平说。

    “孤寡老人、五保户,他们没有亲人,敬老院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就是我的亲爹亲娘!”小平又说。

    640.webp (7).jpg

    有的老人病了,吃饭没胃口,小平想着法子给他们开小灶,亲自下厨,炖鸡汤,妻子孙小华给老人洗衣、梳头、剪指甲、掏耳朵、泡脚,比亲生女儿还亲。为了便于与聋哑老人交流,小平硬是凭着钻研的精神,学会了哑语。如今,小平对聋哑老人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了如指掌。

    每年春节,老人们都不愿意回家。因为每年这一天,镇党委书记全高林带着家人和小平两口子要与老人们一起过年,给老人们发红包,讲故事,讲笑话,与老人们同乐。2017年春节,那位叫张林茂的抗美援朝老兵,回了一次家。两天后,他家里人给小平打电话,说老人吵着要回敬老院。接老人时,老人像个小孩子,又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抱着小平就哭。

    640.webp (8).jpg

    对不孝顺的子女,小平做工作很特别。他建立了一个老人亲人群,经常在群里发一些老人生活快乐的视频,不时介绍一些孝子孝孙的感人故事。一位姓陈的老婆婆,犯有痴呆症,老人临终时,小平通知她家里人,家里人不来。小平电话说:“你吃没吃过你娘的奶?哦,吃了!那你是坐着吃的还是抱着吃的?你娘快断气了,你能不能喂她最后一口水?”听完电话,她家里人羞愧地立马赶到敬老院,最后老人满足地笑着离世。

    “让老人们快乐地活着,幸福地走!”小平说。

    “秀才”院长,磨墨挥毫抒情怀

    慈利县民政局为了表彰张小平的事迹,出了一本特刊,刊登了张小平的众多日记。在特刊前言中这样写道:任敬老院院长一般都是老者,而岩泊渡敬老院院长则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壮年。他叫张小平,退伍伤残军人,四十出头,英俊潇洒且擅长书画,爱好文学,不说才华横溢,也算德才兼备。这样的人才任敬老院院长倒不是大材小用,恰恰是政府对敬老院里这一弱势群体重视与关爱的具体体现。下面请细读一下这位“秀才”院长的心得日记,也许能使我们更细微了解今天五保老人的生活现状。

    日记中有《家》、《妈妈的鞋》、《小方桌上的小酒杯》、《一张奖状的故事》等篇章,凑巧的是,这些日记和篇章,张家界日报曾在《民生周刊》整版推介过。

    640.webp (9).jpg

    小平的日记,记载的都是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老人的关怀和爱。

    同时,小平是个画家。他是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画山水、画花鸟,每一幅画,在灿烂的颜色背后似乎总有情感的流动。长达几十米的敬老院文化墙,走廊上的挂画《牡丹》都是小平所画,精美的尊老爱老的图画,是那么温馨,犹如梨花带雨的春,青草承露的晨。

    640.webp (10).jpg

    看着老人安康幸福地生活,小平正准备画一幅宽展的画,横轴长卷的中国画,来讴歌咱们这个新时代。


    (掌上张家界编辑部出品)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