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一次“火火”的湘西生态行

2016-05-14 15:02:27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易善任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5月12日,初夏的太阳早早就穿云破雾而来,将大地晒得透亮。这天,市环境保护局派人赴湘西州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工作经验。一大早,记者跟随该单位工作人员一行沿如诗如画的张花高速公路直奔目的地。

    “去年,市委书记杨光荣,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志刚到湘西州参观考察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时,用了‘震撼’二字。再加之,最近全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排名,湘西州第一。冲着这两个原因,就该去学习。”在前几天市环保局召开的局务会上,市环保局局长李培其如是表示。

    “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应是老大难问题,为啥湘西州就干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成绩呢?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湘西的农村环境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路前行。

    中午时分,到得吉首,吃完午饭,稍作休息,就直奔吉首市太平乡。公路似玉带在山林间环绕,沿途绿树葱茏,生机勃勃。在一山弯拐角处,一个规模约300头的养猪场坐落在这里。顺山湾步行,几栋猪舍渐入眼帘,猪舍左边是宽阔的水沟、粗大的排污管,还有密封的化粪池、沼气池、沉淀池、冲洗池等。几名工人正在猪舍里清理猪粪,不留一丝粪便。整个猪舍干净卫生,几百头肥猪在栏舍里或卧或站或走,怡然自得。“干粪用人工一天清两次,湿粪用水冲洗,干湿分离。污水经冲洗沉淀后汇入沼气池,这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对山区养殖场如何进行污水、粪便处理,效果好。”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边走连看边说。

    DSC_5888_副本_副本.jpg




    “那翘角飞檐的特色民居就是寨阳乡坪朗村,是我州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沿美丽的峒河山边游道一直往上走,来到一古色古香的村寨,干净整洁的石板路直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同行的湘西州环保局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该村环境整治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乱飞,家畜粪便随处可见。自2座污水处理站和排污管道、沟渠建成后,污水经过格栏栅过滤、调节池沉淀、生物滤塔吸附、人工湿地吸收处理后,转化成净化水,同时,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清理,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少村民沿河开起了农家乐,每天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成了吉首乡村游的好去处。

    5月13日,从张花高速过矮寨大桥至花垣县麻栗场镇互通出口,沿宽敞的柏油路前行,沿路可见穿着环卫服的村民清扫路面。约20分钟车程,转弯下坡,在两棵粗大挺拔的老樟树下,该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进村溜豆村到了。

    鳞次栉比的村寨民居沿公路两边排开,路边一堵围墙上的一系列图画吸引了众人,这是村里绘制的垃圾分类示意图,什么垃圾可沤肥,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垃圾可焚烧,什么垃圾要清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更有趣的是,旁边一木桩上横挑着一担竹篓,一边竹篓写着“可回收”,一边竹篓写着编号,里面摆放着各种垃圾,这极富创意的环保“垃圾箱”,引得众人拍照连连和称赞啧啧。

    拐向农家入户水泥路,一尘不染,其间点缀着待栽秧苗的平平如镜水田,树林、房舍倒映在水田里,田边、路旁的沟渠弯弯拐拐在村寨延伸,绘成一幅美丽的山村水墨画卷。

    “看这门上贴着‘清洁’,那块‘垃圾分类标识牌’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垃圾如何分类,随时提醒群众垃圾该分类,这正是我们要找得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边看边赞,房前屋后、水沟院塔,连一个烟头都找不到,太干净了。

    在村里的垃圾回收点,墙上的告示栏,公布着当天各种可回收垃圾的价格。屋内,摆满了各式酒瓶、饮料罐、包装纸盒和废旧铝铁之类,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提着、背着垃圾前来送货。不多时,又提着换购来的洗衣粉、牙膏、盐等日用品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农村环境整治,最主要的就是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对于垃圾,我们州采取建堆肥池‘沤一点’,配可卸式垃圾车‘运一点’,用垃圾焚烧炉‘烧一点’,设垃圾回收站‘卖一点’等方法,在产生垃圾的源头上,以户为单位进行垃圾分类,成效明显;对于污水,以村为单位,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配齐排污管道、沟渠和污水检查井,农村污水横流现象大为改观。”湘西州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同时,每个村配备一名保洁员,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中拔专款保障其工资发放,多管齐下,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美丽湘西。

    “此次湘西生态之行,时间虽短,但收获多,特别是湘西州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搞得好,村里设置的垃圾分类宣传墙、垃圾分类篓、垃圾分类标识牌、垃圾回收站等,实用、美观,每月卫生评比作用大,这对我们张家界农村环境整治‘6+1’行动有很大借鉴意义。”离开花垣县麻栗场镇溜豆村回程时,市环保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