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高山仰止——追忆陈能宽院士的家国情怀

2016-06-02 16:59:34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卢小珊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陈老是我记者生涯中采访的唯一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最敬重的科学家。我一直为家乡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而骄傲自豪。我后来虽从报社调到宣传部工作,但我的办公室一直还摆放着自己当年采访陈老时的照片。每次去张家界森林公园都要看看陈老为武陵源景区的题词“天赐奇峰异石,人间仙境迎宾”,并在石碑前留影。

    1.jpg

    当年采访陈老之前,我认真做了功课。还清晰记得建市初期陈老回家乡,负责接送他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第一任市委书记赵杰兵特别叮嘱他,山道弯多,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陈能宽院士可是我们的“大熊猫”,一位国宝级的人物,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陈老的工作性质,家乡人民对陈老的了解不多,对他的优秀事迹和杰出贡献更是知之甚少。有个别乡亲甚至还对他有误解,觉得他在支持家乡建设方面贡献不大。他的妹妹陈能淳也说过,他因工作太忙,对家贡献很少,但家人及子女都很理解他,敬重他。

    2.jpg

    通过采访,我们不仅打消了这些疑虑,而且对陈老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由此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和感动。作为一名科学家,陈院士眼界开阔,胸怀博大。在他心里,想的是更 大的“家”------祖国,想的是更大的事业------献身祖国建设。当时我们采访时问了他一个问题:当时您为什么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急 于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新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爱他!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 “中国人不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还有什么可干的呢?”句句真诚,道出了他的拳拳中国心。1947年,陈能宽赴美留学,在美国耶鲁大学一年取得硕士学位,两年取得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当时美国多家科研单位争相聘用他,他曾先后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从事研究实 验工作,其待遇非常优厚,小车、洋房什么都有。但他人在异乡,心系祖国,一直在寻找回国的机会,希望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 摆脱美国当局监控,携带妻儿从美国旧金山绕道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历时数月,几经周折,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告诉我们,当时周恩来总理在中 南海亲切接见了他和其他归国学者。当总理得知他还只33岁时,总理高兴地说“你们这么年轻,回来为祖国做事,真是太好了!”回国后,正当他在金属物理研究 领域大展才华时,他被中央紧急调动。到二机部九院从事“两弹”研究。从此,他的科研工作转入一个全新领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为是机密任务,他不 能向家人亲友说出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从此便从同事、家人、朋友的视野里神秘消失。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尖端的国防科技事业,陈能宽隐姓埋名,销声匿 迹达25年四分之一世纪。

    3.jpg

    谁能知道,陈老这些强国功臣在风沙呼啸的古烽火台旁,在荒无人烟的高原实验场,为圆强国之梦所承受的压力,所作出的牺牲。他们无怨无悔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艰 苦探索,顽强拼搏,默默奉献。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精英,陈能宽健步走 上领奖台,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沉甸甸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他感到的不仅仅是激动,更多的是为祖国的崛起贡献出一份力量的自豪。“以身许国最难 忘,神剑化作玉帛酒,共创富强”充分表达了他多年从事国防事业的诸多感慨以及深挚的爱国情怀。

    谁能说他对家乡不热爱?虽说他回家乡次数不多,但他情系家乡,无时不在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当时对外宣传有规定。原定采访时间半小时, 就因我们是老乡,他破例用家乡话和我们随意拉家常,交谈2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随和而亲切。他还应我们请求,欣然为我们题写了“天南地北家乡人”栏目名。 陈老是个严谨而细致的人,他喜欢读报,凡是有关家乡的新闻他都剪下来粘贴在剪贴本上。当时采访时,他就随意从茶几上拿出一个精致的剪贴本,翻出其中的一页 让我们看,那是2013年7月2日《人民日报》13版登载的一篇有关张家界的文章。他说,这篇文章虽然报忧多一点,但你们一定要好好看看。他很认真地用红 笔在“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永续利用”等句子下面打上重点杠杠。他还特意将文中引用的时任市委书记刘力伟的一段话,一字一句地念给我们听:“张家界人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刘书记说的多好啊!这也是我心里最想说的话。”陈老还建议,家乡发展 旅游要注意历史人文的挖掘。家乡不仅自然风景世界一流,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要注意挖掘民族民俗文化。陈老特别爱才,当我们向他汇报家乡科技教育事 业发展情况,谈到当年湖南省理科状元出自家乡桑植时,陈老特别高兴,他饶有兴趣地问了这名考生的姓名、录取学校以及家庭和学习情况等。他叮嘱我们一定转达 他对龚杰同学的祝贺。他说,人的可塑性很大,越是贫穷越是艰苦,越有潜力可挖,越出人才。他希望我们转告家乡的年轻人,珍惜现在的好时光,抓住机遇,多学 知识,多做学问,不畏艰难,勇攀科技高峰,早日成才,为国效劳,为国争光。他说他要把“两弹一星”成员中常传的一句话“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 文!”送给家乡的年轻人,以此共勉。他希望家乡父母官在带领全市人民加快旅游胜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征途上,不要忽略人才资源的开发。

    陈老以国为家的动人事迹和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一直深深撼动我的心灵。让我感动,给我教育激励。如今他虽然去了遥远的天国,但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却永留人间。(作者:张家界日报社原社长、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卢晓珊)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