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实施土地开发整治 有效盘活土地资源

2018-12-20 10:07:5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近年来,桑植县国土资源局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为脱贫攻坚和桑植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引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科学统筹。2017年以来,桑植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兑现承诺、满足需求、经费配套、适当节余”的原则,深入探索社会投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机制,切实落实项目用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政策,进一步充实市县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储备,保障项目用地报批需求。自2017年以来,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12个,建设规模4801.5亩,总投资3817.99万元,可新增各类指标1902.32亩。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努力完成“十三五”期间10万亩的建设任务。

    积极筹措资金。桑植县国土资源局准确把握政策,抢抓机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为首要抓手,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走在全市前列。及时成立桑植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先后赴新邵、龙山、永顺等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选取陈家河镇厂湾地质灾害搬迁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拆旧地块进行试点,形成较成熟的建设标准和工作规范。先后出台了《桑植县201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工作方案》《桑植县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实行工程费用包干制、制定乡镇协调经费标准、灵活确定承包方式。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县长赵云海多次调研调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导;县财政、审计、农业及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提供相关建设技术成果资料;项目测量、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做实工程建设,年度共确认新增农用地5520亩,完成指标交易入库3亿元,为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筹措了建设资金。

    “土地整治+生态农业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立足生态农业发展,创新山区土地整治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土地整治实施前,桑植县项目区内地块零碎、沟壑纵横、抛荒严重,土地利用率极低,整治后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上河溪乡邓家坡旱地改造水田项目投入资金322.66万元,建设规模217.05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状况。项目完成后,引进种粮大户流转土地160多亩,种植优质水稻,实现纯收益40多万元。苦竹坪乡土地整理项目创造了“小块并大块”整治耕地模式,被湖南省土地整治局评价为开创了山区土地整治的新模式,为全省土地整治创造了宝贵经验。陈家河、官地坪镇土地整治项目引导项目区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参与合作社,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入社社员800余户,联系带动6000多名农民促进项目区产业建设,实现了烟叶、油茶、蔬菜、魔芋等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改变了乡村零散资源的空间结构和利用组织形式,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激活乡村发展内生“造血”能力,实现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综合目标。

    “土地整治+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美丽生态环境

    桑植县国土资源局以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为突破口,借助土地整治平台,有效对接社会资金、技术资源,保障土地整治顺利实施。借助“土地整治+”,沟通项目区与消费区,对各类生态空间进行保护性、有限度开发,实现“以整促绿、以绿养绿”。拓展绿地、农田、水域等生态空间,高效利用复垦形成的土地资源,达到生态联结、筑巢引凤的目的。刘家坪土地整治项目投入资金112万元,建设规模421.54亩,项目完成后,当地政府招商张家界禾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贺龙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抓住张家界发展西线旅游和乡村旅游契机,倾力打造集“红色文化、红军餐饮、乡村民宿”等一体的乡村红色旅游项目,既改善了乡村建设面貌,又为当地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高效结合。此外,还以土地整治项目结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大力发展商品蔬菜、中草药种植、旅游观光产业,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构建了美丽生态环境。

    (廖海波)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