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乡镇3个贫困村,317户1129人脱贫致富。在桑植这片红色大地上,省军区驻桑植县红军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凯如一名不知疲倦的“铁甲战士”,与时间赛跑,和贫困搏斗。驻村征战8个年头以来,杨凯始终把党的嘱托和贫困群众的期待牢牢记在心头,信念坚定,矢志不移,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带领贫困群众强基础、补短板,拓产业、谋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行进在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刚到红军村时,我真的不知从哪里入手。”2012年初到红军村时的一幕幕场景犹在杨凯眼前。地处湘西北边陲群山之中的桑植县红军村,是红二、红六军团战斗过的地方,平均海拔800多米,山高沟深,落石滑坡频繁,村道坑洼不平,村民去趟集镇往往是凌晨出门半夜回,翻山越岭一整天。2017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为1700元左右。
筑路、架桥、修水利,助学、建厂、办产业……短短两年时间,在杨凯的带领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扶贫工作队在这偏远深山里打造出一个个脱贫致富的山村样本。
想要稳定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得知村子后山有上万亩野生粽叶林,考虑再三后,杨凯将目光锁定在粽叶上。2018年10月,金竹园野生粽叶基地建成;2019年3月,村集体土布坑80亩粽叶种植基地建成,2020年5月,龙潭坪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建成……两年来,仅粽叶产业就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突破1万元。
通过野生粽叶基地+粽叶种植基地+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的“2+1扶贫模式”,红军村粽叶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将实现全覆盖,成为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的样板,并在全县推广。目前,工作队共为村民免费发放粽叶种苗100余万株,发展粽叶种植面积近千亩。此外,红军村“红色龙潭坪,英雄红军村”红旅项目也已经全面铺开。
昔日旧貌,今朝新颜。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随着一条条水泥公路在群山中蜿蜒直上。刘家河穿村而过,清澈见底的河水中鸭群嬉戏,公路两边矗立着不少新建楼房,庭院干净整洁,玉米棒、红辣椒、腌鱼腊肉等高高悬挂,走进现在的红军村,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是杨凯驻村帮扶的另一个战场。在这个村,杨凯创新思路,将危房改造同乡村民宿融合,让红色旅游与脱贫攻坚并轨。2019年春节,新阳村“新危改”首批“样板房”建成,三栋富有当地土家建筑特色的吊脚楼赫然矗立。
“当年啊,那些红军战士夜晚行军,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不扰民!”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房东彭长文家就是当年的亲历者之一。目前,老人家每年房租和工资就有2.3万余元,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还当起了兼职解说员,常常在他新家的大树下给游客们讲述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还登上了湖南经视专题节目《老铁带咱奔小康》,成了小有名气的“爱讲红军故事的彭老头”。
谷臣利早年因意外头部受伤,基本丧失劳动力。前些年家中70多岁的父母均患重病,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他罹患轻微精神障碍。得知谷家情况后,杨凯把谷臣利调整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在及时为他们落实医疗扶贫政策的同时,还鼓励谷臣利发挥竹编特长,不等不靠用双手编织幸福。杨凯说:“作为驻村帮扶的主要责任人,选最难啃的骨头啃,我义不容辞。”
“受惠的可不仅仅是我们新阳村!”新阳村党支部书记庹文华告诉记者,杨凯在隔壁犀牛村办的顾家种养基地,把慈利县和桑植县4个乡镇9个贫困村绑在一起发展,仅省军区帮扶的红军村、新阳村和犀牛村,一年就有15万元村集体分红,9万元的贫困户创业基金。
两年来,杨凯带领工作队共协调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4000万元,新修整修农村公路23公里、帮建专业合作社3个,落地扶贫项目43个,红军村、新阳村和犀牛村均已高标准完成“户脱贫、村出列”任务。
作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军代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关键最吃紧的关头,杨凯还主动请缨并出色完成300余万元抗疫物资紧急转运任务,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战斗争赢取了宝贵时间。
两进山区,八载赓续,帮扶三村,反哺人民。多年扶贫工作中,杨凯发挥军人特有的顽强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为老区桑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他被湖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2018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评为军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国防动员系统先进个人”。
用初心追寻光芒,用忠诚丈量大地,杨凯说,路的终点也是希望的起点,驻村工作队将总结过往经验,开拓创新,持续发力,着眼新的任务,对标乡村振兴,巩固提质脱贫成果。(记者 朱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