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续的高温炙烤,民生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看到,各地各部门顶烈日战高温,一方面抗旱保生产,另一方面抗旱保群众生活饮水,尽量减少高温干旱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我们今天的这组报道中,有清凉之盼,有互助之爱,希望这个燥热的夏季,能多些关爱的滋润。
7月31日,慈利县洞溪乡群众在取水点接水。该乡将丰水村的水源调往缺水村,开展抗旱自救。受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我市多地旱情加重,各地各部门顶烈日战高温,一方面抗旱保生产,另一方面抗旱保群众生活饮水,尽量将旱灾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张明涛摄
武陵源区1.35万人饮水受影响
持续高温无雨,导致武陵源区旱情不断蔓延,人畜饮水出现困难。目前,全区有1.35万人饮水受影响,有1个居民安置点集中供水紧张,4个山区村出现严重饮水困难。
为了确保居民生活用水,从7月29日开始,该区抗旱服务队联合区消防大队开始对特困地区进行全天送水。目前累计送水12车次,解决了索溪镇文庄村、田富村、双峰村近1000人临时用水问题。 (通讯员 邓克猛)
市林业局投入500万元抗旱保苗
目前,旱灾导致林木育苗、新造林、城市绿化苗木大量枯死,造成林区人畜饮水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成林受灾面积59.01万亩,成灾面积4.46万亩,新造林受灾面积15.16万亩,成灾面积4.52万亩,林木育苗受灾面积95亩,枯死幼苗1.2万株;城市绿化苗木受灾面积1.4万平方米,枯死苗木44.9万株。为了应对旱情,市林业部门在城市绿化抗旱保苗上,从7月10日开始,每天晚上组织80余人,出动8台洒水车、2台督查车,进行抗旱保苗。目前,全市林业系统已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工作。(黄廷森)
慈利县3500余名干部一线抗旱
7月以来,慈利县平均降雨86mm,较历年同期偏少58.2%以上。目前,该县旱情主要集中在许家坊、金岩、溪口、岩泊渡、高峰等19个乡镇,农作物受灾面积10.945万亩,其中轻旱9.427万亩,重旱1.24万亩,全县水稻将面临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县气象局天气预报,7月下旬至8月前半月,大部分时间晴热高温。
目前,该县做好抗旱队伍、资金、机具等方面的工作,对已成灾的地块及时改种补种,采取主粮损失杂粮补、粮食损失蔬菜补等办法,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先后出动3500名干部,组织劳力1.5万人次,出动抗旱机具600多台套投入到抗旱救灾。 (杜登航 高媛 李伊芳)
烤烟大户的沮丧
7月31日又是一个大晴天。天刚拂晓,慈利县洞溪乡落庄村的朱法奎从自家烤烟地里转了一圈后回家,显得十分沮丧。地里的烟叶蔫得打了卷,一夜露水也没有一点恢复的迹象,堂屋里堆放着已经烤好的烟叶,质量也不高,黑麻色的很多。烤烟房里有一房正在排湿,但他已经没有心思去关注质量,想着今年的“劳而无功”,他暗自叹了一口气。
“去年种20亩烟最少能挣6万块,今年价格还上涨了10%,不受灾的话怎么着也能挣7万块。”朱法奎说,前几个月,他的烟叶生长情况一直非常好,还买了2000多元钱的木柴,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长势那么好的烟会在要开烤的时候被干死。“这算是一网打尽了。”他说,20亩的烤烟现在有15亩左右基本不用管了,“我就让它烂在山上,收回来也没用。”
在洞溪乡,到处都是像朱法奎一样沮丧的烟农。洞溪乡烟草站技术员唐凤芝说,这段时间,乡烟草站的技术员天天都在联系村的烟农家转,“洞溪没有水源,烤烟抗旱不现实,我们在这里的意义,就是给受灾的烟农们打打气。”
据了解,洞溪乡年初计划收烟6500担,由于烟叶前期长势较好,政府曾保守预计可收7000担。然而就目前的受灾统计情况来看,截至7月30日,八百多亩完全绝收。唐凤芝掐指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2.5担来计算,直接损失2000多担,今年的均价是15块钱一斤,仅仅烤烟,洞溪乡直接损失300多万元。” (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伍文)
“旱情不结束,俺们不收队”
“如果不及时利用抽水泵从河里抽水,恐怕今年种的3亩粮食颗粒无收了,感谢乡里干部”。7月31日上午,桑植县凉水口镇张家塔二组村民彭先英看着清水流进田里,满心欢喜。
凉水口镇4000多亩水稻有80%受旱,大部分农田开裂、禾苗枯黄,村民心急如焚。7月28日上午,村支书彭长高打电话向镇人大主席、纪委书记马列龙反映。
镇里获悉情况后,成立了3支抗旱服务分队,准备3台电动大抽水机,1台柴油抽水泵,和3000米水管。当晚8点张家塔村用上排场,500亩稻田得到灌溉。
3支抗旱服务分纷纷下到村里,与群众疏通隧道、硬化漏水渠道。经过两天苦战,完成罗峪灌渠清渠5000米,及时用水泵从河里将水抽入渠道内,夏家峪村、李家庄村、韩家坪村、麻六湾村、楠木岗居委会等6个村共3852亩旱情得到缓解。
此外,为保证禾苗用水,该镇联系农机局,购置了205台水泵,在水利设施条件较差的谢家坡、生基坡、檀木塔等村开展自救。
“旱情不结束,俺们不收队。”镇党委书记周照明表示,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农户在新一轮降雨前有水喝,稻田有水灌溉。 (谷和囤 黎治国)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