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张家界:众志成城伏旱魔

2013-08-07 08:32:15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符晓 宋世秀 宋伟...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达人秀1_副本.jpg

    8月2日,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刘坪村刘坪水库几近干涸。丰水期该水库可以蓄水12万立方,可灌溉周边100亩农田。记者 邵颖 实习生 龚睿 摄

    永定区:2000干部一线抗旱

        8月1日,永定区组织送水服务队将3000多件饮用水送到三家馆乡,解决当地群众燃眉之急。据了解,目前该区已筹集投入抗旱资金2020万元,动员8万人投入抗旱,动用机动抗旱设备1.1万套3.2万千瓦,送水车送水18台次共172吨,整修水利工程390处,疏通渠道301公里,灌溉农田7.59万亩,缓解了3.3万群众饮水困难。 

        从7月初以来,永定区降水异常偏少,加上持续晴热高温,水分蒸发量大,干旱迅速蔓延。面对日益严峻的旱情,该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的意识,7月1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7月27日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8月1日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先后召开专题紧急会议5次,区财政紧急调拨专款,落实了区级领导包乡镇、农村建设扶贫及社区联点扶建后盾单位对口支援、群众工作指导员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包户的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全力组织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确保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大局稳定和谐。 

        连日来,该区2000多名干部与广大群众一道奋战在抗旱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区水利、农业、民政、气象、农电等部门各司其责抓好抗旱服务,公安消防部门为饮水困难乡镇送生活用水,抗旱服务队及时组织开展抗旱流动服务,各水库开闸放水,泵站开足马力,确保灌溉。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积极筹集资金,及时疏通渠道、恢复灌溉工程,合力调度水源,加强抗旱宣传,组织指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秋冬季农作物补种计划,形成了合力抗旱救灾的良好格局。 (宋伟 吕佳聘 秦天鹏)

    桑植县:4.2万人投入抗旱

        8月2日,久旱的桑植县大部分地区上空陆续出现了“对流云”,气象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分别在全县4个固定炮点和两个流动炮点相继开展人工增雨作业,6个乡镇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竹叶坪、瑞塔铺等6个乡镇旱情得到一定缓解。 

        7月以来,桑植县晴热高温天数达22天,其中连续晴热高温达17天,为桑植有气象记载以来7月之最,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7.9万亩,成灾面积18万亩,绝收面积5.8万亩,7.8万人及1.6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旱情发生后,桑植县迅速启动三级抗旱响应,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线指挥抗旱救灾。各部门不等不靠,因地制宜,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抗旱。共调用运水车240台次、抽水设备80台,配置供水管32500米,修复水毁渠道9.3公里,紧急疏通沟渠30多公里,开辟应急水源近20处,抢修山塘3口,扩挖堰塘56处,打井22眼。竹叶坪乡组织以村支两委干部、村民组长、部分党员为主的抗旱服务队,深入旱情较重的烟叶基地和农田,疏通沟渠、抽水引水,开展免费抽水灌溉服务;利福塔镇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进行抗旱保收,全镇每天投入600多人、抗旱机械120多台进行抗旱;两河口乡两河口村抢建拦水坝、加固蓄水池,扩大蓄水量,安装输水管网,临时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凉水口镇明确专人守渠,防止“跑、冒、滴、漏”和争水纠纷。 (记者 符晓 通讯员 谷和囤 黎治国)

    达人秀2_副本.jpg

    8月4日晚8时,永定区合作桥乡覃家山村,施工人员和村民正在架设倒虹吸管。记者 李享 摄

    慈利县:科学管水用水

      连日来,面对严重旱灾,慈利县2.05万名干部群众坚守在抗旱救灾一线,打响了一场抗旱的持久保卫战。 

        今年夏季,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慈利县31个乡镇、18.53万人受灾,其中洞溪、溪口等19个乡镇旱情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45万亩;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全县已有169个村5.53万人发生饮水困难。12座上型水库接近死库容,19条溪(河)基本断流,近0.3万口小山塘干枯。 

        灾情发生后,慈利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确保将旱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确保社会稳定”的抗救目标,并在全县形成了“抗大旱、救大灾”和长期抗旱的共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抗击旱灾。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投入抗旱资金800余万元,拦河筑坝12座,打井掏涵80余处,投入抗旱机具0.2万多台套0.8万千瓦,抗旱救灾面积达2.4万亩。 

        为搞好抗灾自救工作,慈利县各级领导下到受旱严重的乡镇村组察看旱情,部署抗旱自救工作,各乡镇更是不等不靠,把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列为当前正在开展的“转变作风建设”活动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旱区一线调查、摸清辖区内的旱情,指导农民群众抗灾自救以降低灾害损失。 

        为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源的抗救效益,慈利县围绕240多处水源,制定了详细的现有水源用水方案和用水计划,组织了31支抗旱服务小分队下到抗旱第一线指导群众科学抗救,制订了科学调水方案54份。同时,慈利县本着“以满足人畜安全饮水为第一要务,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先集镇后村组”的用水原则,重点解决好现有水源的调度和分配,缓解了2.3万人的饮水困难。 (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伍彦勇)

    武陵源核心景区:旅游无碍

        “张家界山清水秀洞幽,风景独好,避暑之旅名不虚传!”8月5日,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市民孙先生游览完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黄龙洞景点后,情不自禁地大发感叹。武陵源区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张家界连日出现的旱情对核心景区旅游影响不大,自7月初至发稿时止,武陵源核心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学生游、亲子游、亲水游、自驾游日益火爆,旅游秩序井然有序,旅游形势呈不断升温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武陵源核心景区之所以能在张家界罕见旱情中依然受到游客热捧,首先得益于核心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据统计,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4%,每立方厘米空气中高达8至10万个负氧离子,因此尽管连续一个月未有效降雨,武陵源景区各大溪流依然常年绿水相伴,金鞭溪、索溪湖、黄龙洞、宝峰湖等与水相关的景点美丽依旧。其次,武陵源核心景区自6月份起推出的面向全球中小学生免票的重大举措激活了暑期旅游市场,再加上7月份我市各促销小分队分赴全国客源地“吆喝”武陵源的“清凉之旅”,有效增加了武陵源核心景区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少国人纷纷选择到武陵源核心景区“天然大氧吧”、 “自然空调”纳凉避暑度假休闲。再次,武陵源区主管部门加强了景区水资源的科学管控,抓好蓄水保水的同时,做到了城区旅馆充足用水,保证广大游客在景区有水看、有水用。 (邓道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