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肆虐的旱情,受灾地区的干部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带领下,全村上下一起挖掘深井、开辟水源,谱写出一曲曲“抗天歌”,从抗旱服务队在池塘、河流抽水,用汽车运水,到村民自发组织寻找水源,解决饮水问题,降低了旱灾造成的损失。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自发召集志愿车队往灾区送水、献计献策……为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贡献力量。
2万余干群的力量
“感谢水务局的及时帮助,不然我们这些水田都保不住了。”8月5日,慈利县溪口镇渡坦村60多岁的张大爷看着哗哗流淌的水激动地说。由于该村原有的水泵因功率太小和水管质量老化不能有效使用,抽来的水又白白地流掉了,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县水务局得知此事后,为群众及时购买了水泵和水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今年7月以来,慈利县持续晴热高温,部分乡镇农作物面临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截至7月底,慈利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1.34万亩,5.2万人及0.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初步预计全县农业经济损失达1.15亿元。
灾情发生后,慈利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组建了“抗旱服务队”、“党员送水队”、“民兵突击队”,确保抗旱帮扶不漏一乡、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财政部门安排落实110万元抗旱资金,要用于抗旱用电、用油以及购置抗旱机具的补贴。水务部门技术人员深入饮水困难的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寻找水源,编制完善安全饮水方案。气象部门加强干旱天气监测,积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抗旱增雨作业准备。农机部门抓好农机具的调剂和供应,调集现有农机具全力投入抗旱。民政和农业部门,全力争取民政救灾资金和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对生活出现困难群众,及时开展救济救助。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做好防疫检测、监测,防止因饮用水遭污染引发疾病。各乡镇及时协调辖区内群众的用水,协调农业及其他行业的用水,预防并及时化解水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在所有灾区,特别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抗灾困难最大的地方,都有各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抗灾自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忙碌身影。他们与灾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挖水井、修塘坝、送甘泉…… 连日来,全县100余个部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带领群众奋战在抗旱第一线,携手筑就了坚实的抗旱屏障。
截至7月底,全县共有2.05万名干部群众坚守在抗旱救灾一线,投入抗旱资金达320.34万元,临时解决4.2万人和0.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伍彦勇 吴彬)
供电人的“夜”
“这么热的天,我家的空调、电风扇、电灯都罢工了。”7月26日晚上10点,慈利江垭镇青长岭村杜永红向江垭镇供电所求助。因为天干,水泵等电器使用率增大,用电负荷也随之加大,刚躺下的劳累了一天的江垭供电所所长姚志刚,一接到电话,马上召集5位值班人员,拿起抢修包,跳上随时待命的抢险车……
25分钟内姚所长一行赶到了现场,他们一进杜家大门,就发现屋内所有门窗全都敞开, 杜家老妈妈无力地坐在小板凳上缓慢地摇着扇子。39摄氏度高温天,气温连日飚升,用电量增加,电网超出负荷,青长岭村375户居民家遭遇了集体大停电,杜家只是全村近400户人家的一户。
抢修人员一到现场,就投入了工作, 他们借助月光和手电光,兵分两路,一路爬上电杆检查线路,一路检查变压器。
11点,抢修人员会“诊”结果:变压器过载、熔丝烧毁。“ 换2台大变压器,天热缺水,白天抽水用电量更大,一切以保障居民稳定用电为重。”姚所长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凌晨4点,天快亮了,电风扇转起来了,空调开始工作了,全村恢复通电了。抢修人员虽然全身汗透,但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说累叫苦。因为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守向社会的承诺,把光明送到每一个旮旯。(严德平 杜方耀)
引水“号子”
“天再热,我们今天也一定要把管道装好,把水抽到田里去。”8月6日,慈利县溪口镇和岩村40多岁的村支书朱应凡跪在烤人的田边,专心致志地接着水管,汗水从在他被晒得通红的脸上顺着脖子留下,浸湿了大半身的衣服。
已连续32天没有雨露滋润的和岩村,10个骨干塘完全枯竭,庄稼地里龟裂出拳头大小的裂缝,水稻、玉米在烈日下“奄奄一息”,不甘心劳动成果就这样没了,村民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开展了与天斗旱的粮食保卫战。
“老天不下雨,骨干塘里没了水,我们就想办法地把溪水往田里引。”朱应凡带着乡亲们争分夺秒,短短两天时间就用筹到的资金买了4台抽水泵,租了18台抽水泵,准备抽水。
为了能让抽水泵正常运转,顶着毒日电工师傅麻利地爬上电线杆,汗水遮住了视线,师傅们用手抹一把继续工作。
电工师傅架线,党员群众也没闲着。你一锄头,我一铁锹地把被杂草和土填满的水沟挖出了50公分,夹杂着草腥味的热气团把村民们蒸在其中,好不难受。不远处的九都溪边,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两人一组,光着膀子,费劲地抬水泵、搬水管,“看着挖好的水沟就能像到溪水流在上面的样子,只要能将溪水抽上来,再热都坚持。”党员唐敏刚搬完一捆水管,接过一瓶晒热了的水,“咕噜”几下就喝光了。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水泵转了起来,只见先前还是瘪着的管子渐渐膨胀,清凉凉的溪水从管子里哗哗地流进“饥渴难耐”的庄稼地里,流进刚刚挖好的水沟里,村民们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笑容……(见习记者 向欣 通讯员 黄杰 宋小明)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