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可以换成财富的十五亩百合卖不出去,张文光发了愁。
10月21日,记者来到永定区尹家溪镇立功桥村张文光家中,他雇的几十个老乡正在剥百合。百合堆满了院落,沾了泥、长了茧的手熟练地剥开白白嫩嫩的百合片,可这带给张文光的并不是收获的喜悦。
现在来看,离百合上市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四个月,因为之前没有联系订单,张文光的百合游离在产、供、销模式之外。不光是原有的投入成本不能收回,人工费、百合烘干、保存成本随之增加。张文光更大的焦虑也随之而来。
与张文光经历类似的仅在尹家溪镇就有几十户。不仅如此,我市其他地区的百合种植面积多达千亩。这些种植户种植面积不同,遭遇却一致。精心编织的农业产业梦在缺少了销售一环后,一脚踏空。
与尹家溪镇水果、蔬菜等依靠本土市场(或有固定销售渠道)的其他农业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百合销售完全依赖于江浙沪甚至海外市场。百合种植来自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相较于其他农业种植,百合有着优于其他农作物品种的利润。张文光在龙山县亲戚那里看到了这一致富好机会,就从龙山县引进20吨种子,租了15亩地,开始了百合种植。发财梦想像是发了酵,我市百合种植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可在此期间,市场并没有增加,种植户们在百合成熟之后才发现,“万事皆俱,欠了东风”。
张文光种植百合每亩投入超过万元,陆续出去了几十万。据他估算,现有的百合如果按市场价全部卖出去也收不回成本。他现在惟一的想法就是尽量多挽回损失。
在永定区枫香岗镇麻空山马路两边的地里仍“躺”着大量的百合,张文光则是陆陆续续将地里的百合挖出来烘干,他在不断联系市场,也曾跑去上海寻找客源,反馈回来的消息并不理想——百合“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