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禁止“医生创收指标”更要增加医院投入

2013-11-29 09:22:19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耿银平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志刚26日表示,要切断药品及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条。医院不能将创收指标层层分解到医生头上。(11月27日《珠海特区报》报道) 

        
    禁止“医生创收指标”,听起来还是很感人的,有关部门对医院的功利化思维,一直有不懈的治理决心。可如果梳理一下这个“治理路径”,所谓的感动,就会弱化很多,因为这种“禁令”已是老生常谈了。比如2004年,卫生部就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提成办法。2009年又发通报:严禁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可为什么屡禁屡犯,没有效果呢?不解决“医院投入的不足”的根源,禁止“医生创收指标”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虽然这些年医改投入在不断增加,可反映到医院投入上,仍然不多,政府每年固定投入额仅占医院同期运行成本的2%至3%左右,基本只够给医院的退休人员发工资。另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医院长期负债额达到三百五十亿元人民币,去年全国医院用于建设的资金为一百八十五亿元人民币,其中财政投入只占百分之二十三,其余是由医院贷款和自筹。2011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90%县级医院负有债务,2008年总负债金额为406亿元,平均每家县医院负债2600多万元。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涛直言:“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生存发展,负债肯定要由病人买单。”有关卫生经济学专家指出,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很小,医院依然靠贷款和自筹资金盖楼、添设备,其中自筹资金部分主要靠患者付费解决,因此中国医院的发展,主要是患者在“作贡献”。 

        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医院为了生存、发展,才不得不强化商业创收意识,而扔掉了最应该承担的公共责任和公益本位,“大债盖大楼,小债买设备。”此时,出现所谓的“医生创收指标”也就不奇怪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医疗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将优先的医疗投入多投向医院,让医院不用创收就能保持正常的运营,不用创收就能给医生开出体面的薪酬,不用“坏良心”就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医生创收指标”也才有望得到根本性纠正。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