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建国走访
询问村居建设
进入冬季,石堰坪的热度终于有所下降。但其党支部书记全建国依然忙碌不堪。一拨打其电话,人总是在外地。
但总有回来的时刻。在11月一个有着阳光的上午,我们一人一凳,在村部的院子里,开始一场对话,试图为读者朋友揭开笼罩在石堰坪上方的种种迷团,还原一个位于深山老林中的村落,是如何与世界接轨,又如何蜚声世界的,以及这一进程中其掌舵者个人的思考与心路历程。
记者:你是哪一年任村支书的?当时怎么想?
全建国:2000年。当时在做药材生意,乡里几位领导找我商量,想要我担任村支书,我不愿意——我做生意一年最少有20万元收入,当村支书一年才1000多元,我做这个事干吗?干一年还不够一个月的电话费呢。
记者:为什么后来又干上了?
全建国:劝我的都是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确实很让我为难的。后来想了想,那就试试吧。没想到后来村民选举,我的票还很高的。那时就感觉身上有了担子,沉甸甸的。
记者:听说当时村里条件还很艰苦?
全建国:那时候乡里到村里的路没法通车,11个村民小组都没有公路,我就提出了“一个基础、两个产业、三个保护”的想法。一个基础就是修路,山上有6个组,水泥、砂浆都靠老百姓自己背,钱也得靠我们自己筹措。我们修了10年,修了27公里路。现在组组都通了车。
记者:你说的产业后来发展起来没?
全建国:(叹息)我自己是做药材生意的,想带领村民种植木瓜。种是种上了,450多亩。但种上了后,大家没管理好,后来这个项目就夭折了。好在我们的300亩的黄柏基地、100亩的杉树基地还做得比较成功。
记者:怎么就想到要把村里的房子保护好?
全建国:那还得感谢你们当记者的。中央电视台到我们村里拍摄土家族哭嫁婚礼,期间一个记者问我哪里最适合拍摄全景,我就带他到山上看。他看了后跟我说:书记,你这个地方如果能原汁原味地保护上十年,就是价值连城啊!
听了他的话后,我觉得是那么一回事,就开始。没想到开党员大会,没几个人认可。好不容易做通了党员工作,要对村里的砖瓦房改造时,群众又不同意了,说砖瓦房外面刷漆或者加木头会很丑,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那段时间我的压力确实很大的。
记者:那后来怎么把这个事推行下去的?
全建国:当时天子山上的房子修得很有特点,正是我们村想要的那种效果。我就跟大家说:咱们组织一次旅游,到天子山上去看看。结果一到地头,我就问那排房子怎么样啊,没想到真有一个村民站出来说——“哎呀,看起来这个贴木头的还乖一些哦”。有人说“好看”就好办了,旅游回来后,村里再发动这个事情,没一户村民反对。
记者:感觉你还是为(保护民居)这个事花了不少心思。
全建国:没办法啊,房子不是我全建国一个人的,得挨家挨户去说服大家。有户村民,硬是要修砖瓦房——“书记,我修不好砖瓦房新媳妇就不进门,娶不到媳妇我以后就找你要媳妇”。我跟他说,你带着她到其他人家里看看。后来,他的新媳妇高高兴兴地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