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群众的小事 我们的大事

解读岩屋口乡群众工作站(室)运行创新模式

2013-12-19 08:33:14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澧水蜿蜒。天蓝,山青。位于澧水中源的桑植县岩屋口乡政府机关院子里,一幅高悬的宣传牌十分耀眼:“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山高、路陡,基础差、底子薄,地小人少问题多,这是岩屋口以前的真实写照。近两年来,岩屋口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共同的梦想,以群众工作为突破口,用实际行动,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推行“五建四制三在前”群众工作站(室)运行创新模式,实现了“四级零上访、安全生产零事故、产业建设新突破”。


        “五建”增强凝聚力


      岩屋口乡砂河坪村部分村民与撒禾坪煤矿因土地问题,一直纠纷不断。2012年2月23日这天,长达15年的积怨终于爆发,愤怒的28名村民冲进煤矿,掀翻运煤的斗车,撬掉铁轨。之后,有的村民还不听劝阻,上访到省城。这一事件,被省里作为重点信访事项督办,成为该乡一大“硬伤”。


      乡党委、政府马上组建工作班子,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限时化解矛盾。乡党委书记李久胜带领一班人分别深入到砂河坪村和煤矿, 挨家挨户做协调工作,经过37天连续“奋战”,终于使村民与煤矿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双方得以和解,彻底化解了这一矛盾。 

     
      这次群体上访事件,让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深认识到:群众工作必须实实在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也得出了一条经验: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处理事情要及时,要真情实意,更要细致入微。
      由此,“建立群众工作站(室),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成为该乡群众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仅仅一年时间,通过“建站室、建台账、建网络、建卡册、建信箱”等基础工作的建设,群众工作有了“阵地”,群众反映问题也有了“平台”。很快,全乡的群众工作实现了平凡而又华丽的转身。社会环境风清气正,到处都演绎着动人的正能量故事。


      走进群众工作站(室),就像走进家门。这里没有办公桌,取而代之的是3张圆桌和配的藤椅,工作人员“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给人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群众来这里反映问题,就像是来这里串门、谈心。“进门有欢迎声,离开有送别声,对待批评有道歉声,受到表扬有感谢声。”像这样的群众工作站(室),全乡建立了10个。

                               
      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群众家里促膝谈心,时时可见党员干部活动的身影。包括书记、乡长在内的乡党委、政府机关干部每月下村不少于13天,并随时记好“民情日记”。驻村(居)干部每人联系一位联系户,坚持每月走访联系户至少两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反映的问题,统一建立动态台账,实现摸排、销号一览清。


      乡里还聘请64名当地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群众工作信息员,建立“民情网络”,拓宽民情诉求通道,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基层化解矛盾和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使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上交。
           

      村民只要有问题反映,随时随地拿出发放的“民情联系卡”就能找到相关联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职务、服务内容等。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相关责任人会在第一时间详细登记,逐条逐项地协调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在乡间小道旁边,村民家门口,你不时会发现,有精致的"民意箱"挂在醒目位置。全乡9个村里,分别挂有19个,每周一由村支部书记和党政办工作人员打开查看,对于反应的问题,只要是村里有能力解决的,都会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民意箱"安放以来,共受理信件60多封,处理各种纠纷40多起,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任何困难和矛盾不是没有出路,只是没有思路。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思路决定出路"。这是张贴在岩屋口乡政府群众工作站里的警句。这也表明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排解群众积怨,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凝聚力的信心和决心。


        "四制"保障战斗力


        实践证明,要及时化解群众的问题,就要做到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乡党委、政府又一次创新机制,实行"快捷反应制、干部互换制、流动会议制、联动协作制",保障了群众工作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乡里"6645049"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第一时间进行答复。各驻村干部发现矛盾纠纷,不论何时、何种情况要立即报告,相关领导要在10分钟内回复。对比较复杂一时难以明确答复的,应首先说明情况,再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做到没有解决方案不散会。第二天,由相关人员下到村民家中现场答复。今年5月24日,热线电话响起:村民陈某反映,邓某房屋紧挨着他家的田,没有征得陈某的同意,就在陈某的田里栽了一棵树,双方产生争议。工作站工作人员迅速前往调解,邓某同意移栽,双方握手言和。


        按照制度规定,每月的2、5、8号赶场日,为集中办公日,村主干轮流和站所负责人、驻村干部等一同到乡群众工作站集中办公,接待群众来访。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第二天,各站所负责人、驻村干部、村主干就要给群众答复。6月20日下午,小桂的爷爷朱某,来到岩屋口村群众工作室,他向正在这里坐班的村书记田运财述说:孙女小桂父母双亡,自己和老伴年事已高,眼看小桂就要上初中,生活出现困难,希望帮助解决困难。送走朱某,田运财马上赶到乡民政部门汇报情况,工作人员迅速组织材料给县民政局上报。不几天,小桂就拿到了孤儿救助金,从此她每月都得到一定救助。


        除了接受群众来访,全乡干部还主动"下访",与群众"面对面"、"一对一"地现场解决问题。全乡除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年底的总结会议外,把其他会场安排在行政村一线,每次工作会议除必须的参会人员外,还邀请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71岁的朱芳友老人原来常上访,是因为1996年修公路时,他家的三分稻田被占用,当时按政策给了他补偿。3年之后,老人认为补偿太低,开始上访。自群众工作开展以来,李久胜把他作为自己的联系对象,由于朱芳友听力不好,李就用纸笔与他交流,一字一句,一问一答,帮助解决问题。之后,李久胜又多次到他家嘘寒问暖,还给他送米送油。诚心换真心,老人被感化,再也不上访了。


        全乡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单位力量,实现联动。设劳动保障、惠民服务、民政优抚、计划生育、信访接待、国土规划等6个服务岗,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8月16日,新桥组朱某反映,本人在村里开卫生室10年,证照齐全,要求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经工作人员与县卫生局联系,妥善解决了朱某的诉求。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在他们眼里,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自己人。一次,乡干部去撒埠溪村家访,看见杨老伯正在岩塔里晒包谷,有人就随便说了一句:"这刚摘的包谷好新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天后,杨老伯扛了一袋新鲜包谷粉,送到乡政府食堂,还说:"政府干部这样关心我们,为我们办了很多好事,我送点新鲜包谷粉,大家尝尝!"乡里要给他补钱,他硬是不要,甚至要翻脸。


        小事一桩桩,实事一件件。翻开群众工作站(室)里的办事记录本,上面记录的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群众工作站(室)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就从这些小事做起,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事去做,当做大事来做,因为他们心里明白:群众工作无小事,只有把这些小事做好了,群众才会拿你当回事。


        "三在前"提升公信力


        "群众利益想在决策前、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一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乡党委书记李久胜深有体会:"在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决策时,我们都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这样的决策才更科学、更准确,工作就会更得民心、顺民意。"


        多年来,乡镇街道狭窄,遇到赶集,更是拥挤不堪。群众多次要求新建一座大桥,将河对面连起来,可以延伸扩大集镇。但因为大桥建设牵涉到71家农户的田土山林占用搬迁问题,一直没有立项。今年7月,岩屋口乡将大桥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立项前,不仅聘请了专家论证,还采取走访、调查、公示、听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乡群众工作站、村群众工作室挑起了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担子。在这次被搬迁的对象里,有部分家人都在外地务工。乡长周雪庆、工会主席王昌龙和岩屋口村村支部书记田运财多次在电话里给他们做解释工作,为打消他们的顾虑,还专门到长沙、广州等地,一个一个找到他们,面对面沟通。


        一幕幕感人场面在重复出现:建筑工地中、出租小房里、街边小道上,家乡"父母官"不分白天黑夜的与村民交心、座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数千公里日夜跋涉和艰难说服,大桥和公路建设涉及到的71户土地占用户和搬迁户全部签订协议。在得到所辖9个村的群众全部同意后,建设从8月开工,现在"新街"已见雏形。


        小吾坝组村民召开"一事一议"会议,你一言,我一语。修一条进村公路是他们的议题。乡政府主要领导也参加会议,表示给予支持。会后,立马开工,村民也迅速投工。施工过程中,需要购买大口径涵管,因建设款项暂时还没到位,商家拒绝供货。村书记滕建洲二话没说,赶往县城,找到涵管供应老板,说明是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而来,经过说服,老板答应赊货,解了村民和公路建设燃眉之急。


        群众心之所想,干部力之所往。群众工作站(室)工作人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建立起良好的公信力。全乡形成了"烦恼事有人听,民生事有人办,不平事有人管,富民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


        近两年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和各级干部一道深入村组化解矛盾纠纷280余起,化解率达10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它"地方不大,人口不多,问题不少"的看法。


        澧水悠悠,道路绵长。在硬化的村组道路两边,有新建的3700亩高标准茶园,新种的100亩名贵药材和500亩烟叶;养猪、养羊、养鸡、养娃娃鱼的专业大户不断涌现;撒禾坪煤矿年产量首次突破5万吨,安全生产机声隆隆。全乡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农民群众在底子薄、基础差的岩屋口创造出新的生活,他们在心中也自然装下了创造新奇迹的引领人。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群众工作会议上,岩屋口乡党委书记李久胜的典型发言掷地有声:"我们会进一步联系群众心贴心,服务群众实打实,维护群众硬碰硬。让群众的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