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张家界新闻

不信春风唤不回——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建设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2015-02-10 14:53:0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万毅 王姣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通村水泥公路.jpg

    通村水泥公路。


    编者按: 

    2年的时间里,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实现了从特困村到新农村的蜕变。

    这种角色的巨大转换中,许多扶贫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扶真贫、真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作为联点领导,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和市政府办建扶组一起,结合实际,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解决制约团坡发展的最大难题;找准扶贫对象和贫困原因,建立“专属档案”对症下药,变“漫灌”向“滴灌”。在一个不漏地托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之后,变“输血”为“造血”,既有效减贫又促进增收,进一步提高团坡村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

    其二,建设扶贫,是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只有真正把贫困户当亲人,才能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带着智慧和点子去扶贫,带着资金和项目去扶贫,带着过硬的工作作风去扶贫。 

    本报今天刊发这篇报道,以飨读者。

    团坡村民村委会_副本.jpg

    团坡村村民委员会。


    1月18日,和煦的冬日笼罩着整个团坡村,当微凉的山风拂过,依稀能听见几声狗吠,静谧而安宁。60岁的何记初从家中推出摩托车,准备到家门口的水泥路上跑几圈,而在之前,何记初从来没有骑过摩托车。激励何记初学骑摩托车的,就是家门口这条刚修好的通村公路。

    2013年,市政府办建扶工作组的进驻改变了团坡的路,路又改变了何记初和团坡人,而团坡人又在改变着整个团坡。两年来,团坡的变化可圈可点:修通了连接“一镇一乡五村”的31.4公里的乡村道路;铺设了3500米饮水管道,修建了72个水窖,解决了全村202户村民蓄水用水困难;村组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发展烤烟400亩、蔬菜200亩,种植苗木40余亩……到2014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比2012年增长98.28%。和谐团坡、生态团坡、文明团坡、美丽团坡创建目标基本实现。团坡村为全市建设扶贫村探索出了一条从特困村到新农村的好模式。

    烤烟产业区.jpg

    烤烟产业区。

    烤烟烤房.jpg

    烤烟烤房。

    精准发力,“靶向疗法”:变“漫灌”为“滴灌”

    海拔800米,三面是峭壁的团坡,虽离县城只有10多公里,但因山路阻隔、思路受限,全村202户村民中绝对贫困户就有21户,五保户11户,一直是扶贫的“硬骨头”。

    都说团坡穷,可穷根在哪里?

    2013年6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深入他的建设扶贫联系点团坡村调研,与村民和党员代表们进行座谈,和建扶工作组一道为团坡的扶贫问诊把脉。

    因为交通不便,猪贩子都不愿来村里,村里的生猪价钱总比别处低几块钱;因为电路标准不高,村民烘烤烟叶也不能保障;因为没有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村;因为信息闭塞,村民的思路也越来越狭窄……

    “团坡要脱贫,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调研中,许显辉为团坡的扶贫指明了方向。

    ——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既要整体联动,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绝对贫困户的帮扶;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必须有产业,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推出。

    基础设施欠缺,就从水电路着手,解决制约团坡的最基本因素;没有产业,就请专家实地调查,制定出“山顶烤烟、山腰林果、山下蔬菜”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详细的中长远规划;特困户要脱贫,就为21户特困户建立“专属档案”,对症下药。

    一份档案一份情,一个农户一对策。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

    “把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团坡,许显辉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干部群众,做好基础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

    在工作组的帮扶下,手有残疾而又有种植经验的胡开金发展起烤烟;年迈干不起重体力活的熊云焕买牛搞起了养殖……   

    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漫灌”为“滴灌”,团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21户特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水窖建扶项目.jpg

    水窖建扶项目。

    团坡村五保之家.jpg

    团坡村五保之家。

    敢打硬仗:务实为民,变“压力”为“动力”

    “现在只要拧一下水龙头想要热的就有热的,想要冷的就是冷的,不像以前用瓶子到山上去背水了,方便的很!”77岁的何克庆欢天喜地的把记者拉进屋里,想让我们看看家里的新水管。

    要是两年前,何克庆做梦都不敢想象这些。因为腿脚不便,何克庆便每天用背篓装上水瓶,再驻上拐杖,到离家一公里的山坡上的水井里装满,再挣扎着慢慢走回来。因为坡陡路差,每一个来回都让他大汗淋漓,而他一天起码要跑两三回。如今,他满脸带笑,一遍遍表达着心中的感激。

    两年前,像何克庆这样的贫困户在团坡占了近一半。全村人均收入不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本轮扶贫攻坚条件最差的村。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次市政府是‘摊上大事’了。”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既然来了,就不怕摊大事。

    担子挑起来了就挑最硬的部分下手,把“压力山大”化成绵绵动力。

    “想起来,在这里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容易,但最难的还是修路。”回首两年的建扶,周建国深有感触。第一次上团坡,周建国是走上来的,在山下吃完午饭便出发,到村里已是吃晚饭的时间。两年前,他再次上团坡,听说有了毛路便专门选了吉普上山,可上山的路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好走,车子底盘全部刮花。

    想上团坡的人因路望而却步,团坡想下去的人也因路迈不开脚步。建扶组到村里后投入685万元修建乡村公路31.4公里,新修的高标准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上,村里的老人兴奋的说:“做梦都没想到团坡能通水泥路,死都欣慰了哦。”

    村里无房危房户95个,特别是11个五保户,如何让他们居有其所也是个大难事。周建国说:“我们就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五保之家,再一个就是为他们找娘家,让后盾单位跟危房户结成对子。”这种压担子的方式没有吓跑任何一个后盾单位,他们带着责任和感情积极投身到这场与贫穷的战斗中,不仅帮危房户修好房子,甚至还为生病的贫困户四处寻找药方、经常送药,当成家人一般。

    DSC_0077_副本.jpg

    团坡村公共设施。

    齐抓共建:四级联动,变“输血”为“造血”

    “现在外面工作也不好找,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我愿意回来发展。现在我还只是起步,还打算把规模扩大到300只,好好干一场。”27岁的何卫喂着自己的波尔山羊自信地告诉记者。

    2013年前,何卫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打工,听父亲说村子在建扶组的帮助下越来越好,便决定辞职回家干养殖。2014年,何卫光卖羊就有上万的收入,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信心十足:“以前出去是屋里没得发展的门路,现在村里路也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赚钱的机会不得比外面差。”

    何卫的信心不仅源于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期待,更源于对各级政府、后盾单位和工作组齐抓共建的机制的信任。

    开现场办公会、工作座谈会、实地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先后4次到团坡,亲自参与建设扶贫工作规划的制订,主持召开市长现场办公会,逐一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摸底子、出点子、筹票子、走农户,各后盾单位先后6次200余人到团坡,把每一个百姓的疾苦都装在心中;

    零阳镇政府坚决不推诿旁观,派林业站站长卓建斌任村里的第一书记,主动协调与周边乡镇和村子纠纷多次;

    工作组成员驻村500余天,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

    村支两委任劳任怨,冲在最前,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各方力量的不断汇集下,在变“输血”为“造血”的过程中,团坡就象凤凰涅槃,实现真正的重生。

    “比起条件的改善,我能感觉到团坡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心变了。以前,还有不少村民有等、靠、要的思想,可如今求发展、往上奔的村民越来越多了。”零阳镇党委书记钟佳君对团坡人的变化感触颇深。

    为了修公路,十二组的胡开义二话不说便让出了肥沃的1.3亩地;五组的何春清对被占的1亩地没得任何补偿没说一个“不"”字;老书记何记初不记损失把自家鱼塘的水提供给道路硬化施工......

    如今的团坡,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蓬勃的朝气;如今的团坡人,个个念叨的都是致富经。据统计,全村46户农户发展烤烟400亩,170户农户发展干果、用材林,90户农户发展高山蔬菜三季100亩,140户农户养牛、羊、猪,搞起了养殖。团坡穷则思变、拼搏求突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团坡村苗木基地。.jpg

    团坡村苗木基地。


    强化保障:创新机制,变“直线型”为“立体型”

    "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至少相当于三十年的发展,你看,一路上来全都是这两年修的新房,光2014年就新修了35栋。"谈起团坡村的变化,现任村支书何美清如数家珍:“自从通了路,村里有了6辆私家车、4辆农用车,还有200多辆摩托车。”

    所有的变化从建扶组进村的那一刻便开始了,而让这变化加速的就是机制和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带头人,有没有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建扶工作组紧紧揪住这一点,致力强化村委班子建设。

    卓建斌,零阳镇林业站站长,受命担任团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力,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妇女主任李金平被推荐到慈利电大参加培训, 2名村后备干部送到慈利县农科教中心再“充电”......何美清说:“自从建扶工作组进村后,村支两委班子的面貌明显不一样了,斗志更高,信心也更足了。”

    从组织到制度,从班子到村民,从人员到资金,从技术到文化,建扶工作组不断创新机制,将简单的“直线型”帮扶扩展为全方位的多重立体保障。

    为解决资金难题,两年来,通过市政府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协调,驻村工作组多方协调,共争取市、县40多个部门或单位落实各类建设扶贫资金1075万元,组织村民自筹160万元,完成投资1235万元,极大地保障了整个团坡的建设和发展。

    为提升村民素质,工作组又帮助制定了《村民手册》。“禁止乡道两侧5米以内改扩建新房,柴草、粪土应定点整齐堆放.....”一条条清晰的村民须知被制成蓝色的小册子送到了每个村民手里,村民们笑着说:“现在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学习,做个优秀的村民!”

    两年探索和实践,建设扶贫的"团坡模式"独树一帜,为贫困山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终将让勤劳的团坡人走向富裕。(记者 万毅 王姣 图/记者 李亚燕)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