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隧道施工现场。 记者 张明涛 摄
张家界新闻网2月27日讯 (记者 王姣 实习生 覃若琰 通讯员 朱标 陈娟)武陵山区,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只因它与国家扶贫攻坚紧密相联。黔张常铁路经过十年孕育,终于迎来了开工的时刻。2014年,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筑路人,别妻离子,在这深山密林里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
机器的轰鸣声在山谷里回荡,和着大山里的鸟鸣奏出华丽的交响乐;各种机械设备来回穿梭,新鲜泥土的气息在纯净的空气里弥漫;数百工人一片忙碌,与层叠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别致的画卷。春节前夕,记者走进黔张常铁路的施工现场,探寻黔张常铁路武陵山隧道修建背后的故事。
难,难于上青天
武陵山隧道是黔张常铁路全线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全长9044.10米,一同开建的还有武陵山1号、2号、3号隧道群,由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分设四个分部,分布在慈利、永定、桃源三个区县。2014年12月16日,武陵山隧道破土动工。
“武陵山隧道地质异常复杂,隧址区岩溶十分发育,暗河、管道流众多,隧道进出口段均为剥蚀构造低山斜坡谷地,交通不便,材料运输极为困难,施工难度非常大,工期异常紧张,是本标段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也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我们将投入专项资金,在武陵山隧道采用高度机械化配套施工,以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建成这一全线最难的工程。”项目经理部指挥长王龙兵介绍。
“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隔一段时间就问应该到了吧,可是又坐了好久还是没到。问了好几次,才终于到了这里,一下车就有点懵了。”回想起第一次来到武陵山隧道进口施工处的情景,一分部工程部部长吴江林记忆犹新,而这也几乎是项目部所有人的共识。这些从沪昆、贵广、云桂等高铁建设一线转战而来的筑路铁军,也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他们遭遇了一只超级拦路虎。
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形容这里一点也不为过。
隔最近的县道约17.8公里,隔最近的乡道12公里,多个“之”字型急转弯,直线落差几百米,外面悬崖绝壁,车在山腰上穿行,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四周都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经常出没。这就是位于慈利县洞溪乡金竹村的武陵山陵道进口施工处。一分部项目书记乔景洪说:“这是所有我们到过的施工工地中与外界隔得最远的!材料运输车根本就下不来!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入,工人的居住、吃饭等等,都是难题。住在山里的老乡家里,几十个人挤在一块,开个大通铺,有的人有一个月没洗澡了。吃呢,也是一个星期专门出去买一次,大都是买的能放一段时间的食品……”
干,干出样子来
条件再苦,也难不住这支筑路铁军。
他们在这里扎下了根,用敢叫天堑变通途的胆量和魄力向这拦路虎开战了。如今,炸药仓库已见雏形,武陵山隧道进口平导洞正在施工,各种临建材料准备到位,昔日的荒寂被繁忙和热闹取代。
运输材料的便道是施工建设的生命线。很快,项目部便勘查确定了由胡田垭到公坪村再到施工处的便道路线。
可是,正式施工后,所有人才明白困难远比想象的大。
其中,便道必须经过两处悬崖,一分部经理雍其标带着工人们一个点一个点的爆破,就象当年建设红旗渠,硬生生从悬崖上抠出了一条路来。每天15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2台潜孔钻、六十个施工人员,两个月后,一条9.8公里的便道终于成型。(下转2版①) (上接1版①)山里气候无常,季节又是深冬,雨雪天气经常光顾,给施工增添了不少难度。1月29日,一场大雪又覆盖了这里,到处白雪皑皑,林海雪原。可是现场施工的机械正等着用油,一分部副经理赵凯坐不住了。他叫上物资采购部副部长孙磊、设备部副部长赵尧勇,想办法将33桶柴油运进来。路面太滑,他们用挖掘机在前面开道,再在装载机上装防滑链,就这么一点点挪动,用了一天一夜,33桶急需用的柴油终于运到了施工现场。
二分部驻扎在永定区王家坪镇老龙口村万家河。这是永定、桃源、慈利三县结合部,一脚踏三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闭塞,信息阻隔,施工难度极高。“我们协调地方关系要跑三个区县,而且分布在湖南不同的两个市,不同的社情,不同的市情,好在两个市三个区县的各级党委、政府都有一颗全力服务铁路建设的坚强决心,我们办起事来如鱼得水……”
路,从无到有;住房,从租民房到即将建成的板房。一切都在按计划往前赶。
既使大雪封山,也没有任何人松懈,他们牢牢坚守岗位,白天不能施工便讨论方案和工作计划,晚上开经验总结会。整整一个星期,没有任何人抱怨。吴江林说:“工期紧,我们春节不回家了,就在工地上简单过个年,然后加紧施工。”
大山的夜晚是静谧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年关,念家自然成为这些外乡游子挥之不去的话题。“我们当中有的人已经好几年没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过年啦!偶尔回趟家,住一两天,又要往工地上赶。这不,因为赶工期,今年,我和兄弟们就在工地上过年,老婆孩子在家里,只能给他们打个电话……”二分部项目书记杨正伟谈起家人,眼睛有些湿润,说话也有些哽咽。“身为人子、人夫、人父,又有谁不想家呢?
亲,亲如一家人
征地拆迁,号称天下第一难。然而,记者在武陵山隧道建设工地,看到的却是路地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景象:老乡为施工队送茶送水送菜,施工队为老乡铺路架桥。
“我们决不把矛盾上交到县里,更不会拖全市的后腿……”在黔张常铁路建设路地见面会上,慈利县洞溪乡乡长宋世政的表态,言犹在耳。70多天过去了,他用“三个没有”兑现了承诺。在洞溪,铁路建设没有越级上访、没有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大的路地纠纷。为了这“三个没有”,他几乎每周都要跑一趟工地,看群众和施工队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孙乾雄,洞溪乡主任科员,一个在乡镇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科级干部。因和老百姓混得很熟,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孙。乡里安排老孙抓铁路建设协调,他二话没说,就挑起了这副重担。打从施工队进场,他很少歇停,常常是天一亮就下到村里,晚上转钟才上床。跑完东家,跑西家,300多亩施工用地,近万株苗木,测量,核对,和老百姓面对面沟通,不厌其烦地答复。累了,在农户家里躺一躺,醒来接着干。鞋底磨破了,人消瘦了,他却笑着说:“能为高铁建设出点力,值!”
万伯初,慈利县黔张常铁路建设协调指挥部副指挥长,今年58岁,可谓是老骥伏枥。施工队进场的那段日子,他隔三岔五往工地上跑,为施工队和当地群众排忧解难。
“黔张常铁路在我县境内有23.5公里,投资35个亿,建设工期5.5年。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涉建乡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邱初开、高靖生、舒洪波、李新龙等县领导或亲自召开协调会,或亲自到施工工地现场办公,国土、林业、电力、通信、公安、水务等部门一路绿灯。因是先期开工,在征地审批、资金等方面都是摸索着干,困难可想而知。市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刘桦,常务副指挥长杨德秋经常深入工地视察慰问,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这些,都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夯实了基础,也为3月份全线开工提供了样板示范……”
“建一个项目,交一方朋友,惠一方百姓,这是我们中铁隧道集团的原则,更是我们中铁隧道人的终级追求。施工队进场时,项目经理部指挥长王龙兵、党工委书记阳雄凯就要求我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优质高效建设好黔张常铁路。”杨正伟快人快语。洞溪乡大田村距二分部近3公里,爬山仅20分钟左右,但考虑到永定区王家坪镇老龙口村数百群众的出行,二分部毅然选择在老龙口村修建施工条件难度大、里程长一倍的施工便道。
他们善待民众,但对自己却特别抠门,出差住便宜旅馆,购买原材料精挑细选……为选择便捷通道,沪昆客专湖南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才带着专家翻山越岭,一天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
“我们这里要建高铁啦!”听到这个消息,在大山里生活了多半辈子的龚老伯兴奋不已。山里空气好,已近70高龄的龚老,精神饱满。他说:“做梦都没有想到,俺这深山老林还能通上高铁,占点田地没啥,我要在有生之年坐上高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枉到这个世上走一趟……”他主动把自家的2亩多水田让给施工队。
“刚来的时候老百姓不晓得我们是干啥的,稍微有点排斥。现在他们明白了,都说把路修通了就好!”因为偏僻,这里的百姓不多,即使这样,施工队还是把处理好与老百姓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乔景洪说:“没有地方的帮助,也就没有目前施工的顺利。除了市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围各个村的书记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很多事。有些村民还经常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呢。”当然,项目部也会找机会回报村民们。除了帮他们修好路,还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经济利益,若老百姓愿意,项目部还会就地采购当地老百姓的农产品。乔景洪说:“当地产的东西真的好吃,我们反正要去采购,他们也有意愿卖,我们就帮他们销嘛!”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了沿着建好的铁路走一走,看看老乡家的变化,和他们喝上几盅,拉拉家常……”二分部物资采购部部长郭建军谈及未来,充满期待。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到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结束采访,已是傍晚时分。采访车在山道上穿行,韩红的一首《天路》飘出车外,伴随着施工爆破声和机器的轰鸣声,在山涧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