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6月6日讯 (文/记者 唐生英 图/记者 邵颖)今年的6月6日,国家农业部组织和倡导全国同步放鱼活动,并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传播“放鱼养水、保护生态”的科学理念和健康生活,在全省范围营造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我省决定在22个市县区同步举行一批较大规模、有影响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并将张家界定为全省“放鱼日”的主会场,4A级景区张家界大峡谷作为全省“放鱼日”的大鲵人工增殖放流现场。
放了多少鱼?——600尾大鲵、260万尾鱼苗
6月6日,阳光和煦,张家界大峡谷内更是热闹非凡,这里正举行着一场隆重的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工作人员正拿着一种仪器对着盆子里的大鲵扫来扫去,原来,这些大鲵在放流之前已经被植入芯片,它们是有自己的“身份证”的,当然,今天,这些带着身份标识的大鲵也将在这里找到它们的新“家”。
因为是同步举行的放流活动,实际上,我市除了慈利张家界大峡谷之外,永定区、武陵源、桑植县的放流活动也在同时进行着……今天,全市有600尾大鲵、260万尾鱼苗将“舞”动起来,通过五湖四海的游客之手、通过广大市民之手,轻轻跃入河流、小溪中,最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为什么要放鱼?——放鱼养水、保护生态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为什么还要讲“放鱼养水”?鱼水共生,是一个水域生态平衡的问题,鱼与水,谁也离不开谁。河或湖里水体富营养化,倘若没有鱼,水藻失去天敌,水体就会遭受水藻污染,鱼难以生存,水也不能饮用,水域生态平衡就遭到破坏。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生态治水,放鱼养水,以鱼净水。
放鱼养水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治水良策,很多地方的水库、湖泊投放滤食性鱼类后,藻类植物数量显著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实践证明,一亩水面需投放150至200尾滤食性鱼类就能起到维持水域生态平衡的作用。
为什么选择张家界作为省“放鱼日”的主会场?
理由一:张家界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湖南省旅游的龙头,是全省对外的重要窗口。张家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其森林覆盖率达69.62%,地表经流水70%达国家一级水质,张家界也是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理由二:大鲵是湖南省非常珍贵的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张家界则是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
自2002年国家农业部组织在我市金鞭溪首创全国大鲵人工放流活动以来,张家界每年都在市内适宜大鲵栖息、生长、繁衍的水域投放大鲵种鱼或者苗种,已举办大鲵增殖放流活动13次,人工投放大鲵1.9万尾,我市野生大鲵已达3万尾以上。
延伸阅读——
关于大鲵资源保护
1996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自大鲵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全市已成立芙蓉桥、上洞街、五道水、乌木峪、四都坪等10多个大鲵自然保护核心区保护站。
关于大鲵产业发展
大鲵产业已成为张家界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大鲵养殖规模达112万尾,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23家,年繁殖鲵苗能力达30万尾以上;持证大鲵驯养繁殖企业112家;从事大鲵深加工企业6家,已开发娃娃鱼长寿面、护肤品、低聚糖肽果饮、娃娃鱼苦荞茶等大鲵产品102个;已建张家界大鲵直销店22个,大鲵远销全国17省32个城市。
关于大鲵养殖新政策
国家农业部通过认真科学调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从6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实施养殖大鲵标识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利用和运输具有标识的养殖大鲵,不再需要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渔业部门不再发放《经营利用许可证》和《运输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