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乖幺妹”土家织锦生产基地之前,记者早就对该企业有所耳闻。“乖幺妹”不仅在武陵源有生产基地,同时还有永定区、桑植县、龙山县等4个生产基地。这家专门从事国家非遗项目土家织锦研发设计、生产与传承推广的民营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土家织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乖幺妹”拥有产业工人300余人,累计培训学员1200多人次,这些人,很多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留守妇女。“农户+基地+公司”,“乖幺妹”成为武陵源区旅游产业扶贫的典型企业。
游客在“乖幺妹”展厅自拍 吴勇兵 摄
走进武陵源区的“乖幺妹”织锦生产基地,几十台织机整齐地排列着,厂房里工人不多,在厂房入口,两三个小孩正坐在织布机旁,最小的一个只有两岁多,正捧着手机看动画片《汪汪大队》,这些孩子都是跟着妈妈来上班的。记者疑惑为何厂房工人寥寥,项目所属公司、张家界旅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世举笑着解释,“我们是按件计费的,培训合格后,任何人,任何地点都可以从事土家织锦的生产。工人们很多是贫困户,无人照顾家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经济困境,又可以让他们相对自由地安排生产时间。”
丁世举介绍,与永定区等4个基地不同,武陵源的“乖幺妹”基地本就是为旅游扶贫而生的项目,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入股。目前,该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7人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整个项目惠及贫困人口1463人。
受训上岗的农户正在工作 李成义 摄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这是产业扶贫的基本思路,我们区是旅游立区,寻找有优势和有潜力的旅游产业,依靠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区扶贫办负责人毛成周介绍,“当我们听说协和乡有一个能人在致力将土家非遗项目土家织锦市场化,并且能够通过培训,解决贫困户就业时,我们就积极对接,将其作为区里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来抓。2016年采取委托帮扶模式,投资60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1万元,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00万元,兴建了3000多平米的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利用武陵源旅游市场,公司以非遗文化体验,展示土家织锦文化为切入点,吸引了大批高端游客消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索溪峪街道和协和乡共12个村466户1463个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以前不想回老家,是因为挣不到钱,没有盼头,现在家门口就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谁会愿意在外漂泊?”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殷秋萍告诉记者,她的一席话,说出了女工们的心声,大家都纷纷附和。殷秋萍此前一直在外打工,如今家里有90多岁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都需要照看,必须返乡。如何回到家乡照顾家庭又能继续打工挣钱? 殷秋萍在“乖幺妹”找到了两全良策。
(文/记者 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