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武陵源:旅游+扶贫,托起胜地梦小康梦

(旅游扶贫张家界样本巡礼·武陵源篇)

2017-07-07 19:13:58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潘鑫 吴勇兵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武陵源,是张家界旅游“三星拱月”的皎洁明月,2017年,张家界“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再次明确其核心地位。2015年,省扶贫办批准武陵源区为整区推进旅游扶贫示范区。因此,“旅游扶贫张家界样本巡礼”系列报道的第一站,选在武陵源。

    downLoad-20170707191515.jpg

                                                 游人如织  吴勇兵摄于核心景区

    “鱼泉贡米种植从最初的330亩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亩,加上套种稻花鱼、鸭,村民收入翻番;野溪铺的乡村民宿发展势头很好,不仅解决当地村民就业,还让村民摇身一变做起了“股东”;乖幺妹的织锦工坊也是一个典型,采取资金委托方式,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长期保障……”武陵源区扶贫办副主任毛成周的推荐让记者有些“头疼”——该区的扶贫工作几乎是“个个是典型,乡乡有重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益保障”。

    武陵源旅游立区,建区初期还是省定51个贫困县(区)之一,4.5万左右人口基本是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帮助居民增收,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初,全区还有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未脱贫人口1121户3516人。为了在年底完成整区脱贫,武陵源在有条不紊抓好核心景区同时,把乡村旅游建设当作重中之重。“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以旅游反哺农村”的旅游产业扶贫战迅速打响。

    为了扶贫可持续,易巩固,不反弹,该区扶贫主要是采取造血式旅游扶贫——

    对于景区周边贫困户,鼓励其就地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对于离景区较远的贫困户,鼓励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在中心城镇周边贫困村开发周末亲子游、自驾游、背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核心景区周边贫困村开发生态游、探险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结合旅游+扶贫,该区提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合理定位,全区已基本实现了以“天子山辣椒、中湖鱼泉贡米、协合菜葛、索溪峪西兰卡普”为主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不仅仅为当地农民家在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还通过合作形式,让农民变成了股东,为长期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了基础。

    2016年,武陵源区依托旅游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数2万多人。在城区、景区从事交通、餐饮等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中来自本土村(居)民的占28.8%。2016年底,为贫困户兑现产业分红325.7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

    2017年2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武陵源区2016年认定脱贫对象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顺利摘帽,实现整区脱贫。

    记者采访中看到,7月的武陵源,景区内外游人如织,依托旅游发展的各种业态红红火火。在武陵源特色主题客栈集群的溪布街内,记者了解到,该客栈群今年入住率较之去年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随着旅游+扶贫、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新项目相继在武陵源落地,在带给该区经济发展新活力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深度参与和受益。依托旅游产业,武陵源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脱贫和致富模式。

    (文/记者 潘鑫)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