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土货麦酱,走出大山

2017-11-24 17:02:1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李成义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第一次听闻“麦酱”是在2016年,因为一道叫做“麦酱炒肉”的慈利特色菜,对其产生了兴趣。然而,记者却一直没有见过麦酱成为菜品之前的模样,不久前,记者去了一趟慈利县洞溪乡洞溪村,寻找村里的特色美食——麦酱。

    DSC_5229.JPG

    山脚下,小溪边,一户三层楼的民房前摆满了簸箕,簸箕里有序地摆放着一坨又一坨浅褐色的物品。民房主人张任娥告诉记者,这些就是她和丈夫徐晶峰手工制作的麦酱成品,放在外面进行最后一道晾晒工序。

    DSC_5255.JPG

    今年54岁的张任娥,掌握麦酱制作手艺已经近四十年。她说,制作麦酱是家里祖传的一门手艺。张任娥还未出嫁前,她身怀多项“技艺”的母亲叮嘱她,女孩子干不了太多粗活,一定要掌握一门或者多门手艺。因此,她遵从嘱咐,十几岁便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制作麦酱、酿酒、熬糖。

    DSC_5187.JPG

    最初学习制作麦酱,张任娥只是想要掌握一门技艺,并没有想过以此为生。直到与徐晶峰结婚几年后,她才和徐晶峰商量,希望通过制作麦酱挣点零钱来贴补家用。于是,张任娥就把制作麦酱的手艺教给了徐晶峰。

    DSC_5199.JPG

    在慈利县,麦酱是人人称赞的美食,也是大家心目中地道的土货,在不同的乡镇,麦酱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张任娥告诉记者,她家制作的麦酱选用的材料有小麦、豌豆、茶叶、花椒、紫苏叶、食用盐,经过洗料——煮料——晒料——发酵——揉制——晾晒成品多种工序后才制成。所选材料中各自的香味融合到一起后,品尝起来着实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味道。

    DSC_5175.JPG

    “发酵对天气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天气条件好的情况下,一个星期可以出一批麦酱。”张任娥说,一批麦酱大约有1200个,12个约为1公斤。守在家里,夫妻俩每天的劳动就是制作麦酱,几乎一直都在重复着那几道工序。

    DSC_5164.JPG

    据张任娥回忆,她家最早开始制作麦酱去集镇售卖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孩子上学加上家庭开销需要一大笔费用,自己和丈夫除了制作麦酱,也不会其他的手艺活。综合各种因素之后,他们决定带着自家的麦酱到周边乡镇售卖,最开始卖0.5元1个,后面卖过0.8元、1元,现在的价格则是2元1个。从麦酱的价格走势似乎看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化。

    现在,张任娥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幺婶娘麦酱”品牌,除了电话接受订单外,她还学会了通过微信联系客户接受订单,大山深处的麦酱通过快递邮寄到了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仅10月份就销出了上百公斤的麦酱。口碑好,销量高,客户稳定,张任娥两口子商量着,明年请几个邻居帮忙扩大生产,打响“幺婶娘麦酱”品牌的知名度。

    (记者 李成义 通讯员 黄岳云 朱亚运)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