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一轮红日越过山间。鸡犬相闻,鸟儿啼鸣,炊烟渐起,隐匿在慈利县西北部群山中,三合镇国太桥片区凤鹤山村的一处山谷里,一群憨态可掬、体型小而健壮的野山猪朝着树林深处奔跑,阵阵蹄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九姆山牌特种野山猪,是张家界九姆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有限公司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已经走进市城区高档酒店和餐厅,成了许多市民游客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13年,赵森川刚刚成立了张家界九姆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有限公司,经过再三考察,他决定将野山猪养殖业引入村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自此,他与这些憨态可掬的小猪打上了交道。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了更好地了解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模式,赵森川在总书记考察约半年后,便慕名来到了十八洞村。与当地村民详细交谈后,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扶贫先扶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村里山林广阔,海拔较高,生态环境优越,如何更好地号召村民一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面对着这些难题,赵森川从未停止过思考与行动。
“养猪能挣钱?我不信。”“养猪风险太大,我还是不要了。”赵森川满怀信心地发动村民养殖,却意外遭到了村民的拒绝。他心想:“传统的肉猪养殖收益小、大规模养殖风险较大。扶贫要先扶智,要想让一起养殖野山猪,还得先改变大家的看法、拓宽他们的眼界。”为此,赵森川先在周边的乡村建好繁殖基地,再在村里建放养基地。他流转、承包了村里6000亩的山林,并沿一个环线设置了围栏,让野山猪可以在山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觅食,同时,也能让村民看到他的养殖模式。
养殖业不同于种植业,环保部门对养殖业的环保审查尤其严格。赵森川在6000亩山林里分片放养野山猪,并适时播撒草种,这样既保持了生态的相对平衡,也为草木生长提供了肥料。科学合理地发展养殖业,赵森川的公司在2015年获得了张家界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美誉。
今年年初,赵森川再次走访村民,恰好遇到了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育红。
“养殖户免费认领10公斤标准的猪苗,只要按照标准饲养,达到30公斤时回购,回购时扣除猪苗育苗费即可。”赵森川将公司的要求告诉了李育红,李育红想了想:“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先认领几头试着养一养。”她的满腔热情,却遭到了老公和公公婆婆的反对。老公是兽医,深知养猪的风险,坚决不肯。李育红不顾反对,毅然坚持认领了8头野山猪,并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搭建棚子、喂养五谷杂粮。李育红几乎每天都守在野山猪的身旁,还时不时给它们听音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育红终于赚取了养猪的第一桶金。三个月后,野山猪达到回购标准,李育红将它们卖给了公司,扣除成本后赚了4000多元。第二栏,她认领了16头,赚了近13000元,这对于她家来说是笔大数目。她的养猪事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周边的亲戚、邻居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到养殖户队伍中来。李育红说:“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猪苗,能够让我在家里挣钱。”她计划等到家里的资金积累起来,扩建养殖规模,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赵森川表示,自己经营旅行社已有多年,积累了许多资源和经验,今后会更积极地为村里的乡村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村民提供更多便利,号召大家一起用勤劳和汗水去灌溉致富之花。
凤鹤山村党支部书记秦祖畏告诉记者,养殖业是作为村里主要产业来打造的,村支两委和三合镇党委政府正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资金,为村民发展养殖业提供便利,完善基础设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猪儿满山跑,脱贫早摘帽,九姆山野山猪养殖事业将成为凤鹤山村周边一带长久致富的基石。
(记者 李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