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乡愁,品乡味。在三湘大地,腊八豆是人们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开胃菜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腊八豆的手工制作被日益“搁浅”。如何品尝到更具风味的腊八豆?1月17日下午,记者在市城区天门小学附近的一个手工作坊里,见到了正在做手工腊八豆的唐江妮,详细了解了她和她的“唐妮儿”腊八豆产品。
唐江妮生于1980年,是慈利县通津铺镇黄岗村人。自打她一出生,她家就以制作腊八豆、萝卜皮等咸菜为生。到如今,她家的制作手艺已积淀了近40年。唐江妮也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把家传的“火炬”。
儿时,唐江妮就目睹了父母制作腊八豆的场景,在她的认知里,这是家里赖以营生的一门手艺。2011年,她开始全身心投入,与父母一起制作、销售腊八豆。虽然只有中学文化,但唐江妮思维敏捷、勤于思考。2016年,她将家里的腊八豆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良,将当地的“黄豆酱”叫法改为市场通用的学名“腊八豆”。“腊八豆”名字由来已久。据说,人们大多是在立冬时节开始腌制,到腊月初八后食用,故称为“腊八豆”。
在唐江妮的不断努力下,有了自己的“唐妮儿”腊八豆品牌。腊八豆的销售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从父母挑担子、推推车销售发展到通过电商、物流等渠道销售。目前,她生产的腊八豆等产品的年销售量近20万瓶。
改良腊八豆制作方法,唐江妮选用优质的大豆、辣椒(小米椒)、姜、蒜、菜籽油等,这些原材料大都来自于慈利县的乡村。原材料供应方为20户农户,其中大多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唐江妮与贫困户合作,既保证了腊八豆原材料的供应,还促进贫困户增收。据了解,跟她合作的20户农户年每户增收约为2万元。
腊八豆的成品制作,要经历选材、洗材、蒸煮、发酵、腌制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几乎都是纯手工完成。制作过程中,发酵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唐江妮从父亲那里讨教了方法,掌握了这一诀窍。善于观察的唐江妮发现,气温高时,腊八豆容易产生气体,导致瓶体开启时腊八豆飞溅。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她便选择用炒熟的辣椒、姜、蒜作为制作的佐料,就能这样既保留了口味,还更安全。
除此外,她还特意选用近20种自然原材料,自制了一种酱料用于增加腊八豆的口感。便捷、环保的包装里,颗粒饱满的腊八豆与汤汁、辣椒、姜、蒜混合,掀开瓶盖,一股浓香扑鼻,简直让人“垂涎”三尺。
唐江妮每年年初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2018年,她希望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保障产品质量,拓宽销路,争取走向游客市场。“未来的目标,回到慈利县建一家我自己的工厂。”唐江妮坚定地说。
一份腊八豆,多少乡土情。春节将至,你不妨尝一尝腊八豆,品一品浓浓的乡愁,让这份满足留在味蕾,永存心间。
记者 李成义 通讯员 黄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