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路部长、各位来宾、国内外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乘坐飞奔的高铁,走进南国深圳。我非常高兴能在这座时刻迸发青春活力、处处洋溢开放热情的城市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推介张家界——山水经典城市的旅游演艺传奇。
作为一个张家界人,我无比自豪。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堪称举世无双、无与伦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用语言、用文字来概括他的美丽!有人说:张家界美得莫名其妙、美得不可思议、美得岂有此理!
张家界过去因为山高路远、山重水隔,她的美曾长期不为外人所知晓。1979年,画坛泰斗吴冠中先生经人推荐来此写生,在惊叹之余以一篇题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向世人推介了张家界这颗“失落的风景明珠”。1982年5月,80岁高龄的沈从文先生携夫人张兆和女士回家乡。当他们走进张家界金鞭溪大峡谷的时候,沈老先生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起来了。他眼含泪水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好,这里美,我不想走了,就让我在这里住下来吧。”台湾著名湘藉女作家琼瑶在80年代游览张家界后感叹:“家乡还有这么美的地方,真没想到!40年了,我漂泊流浪,辗转着千愁万绪的乡愁,这次在家乡的大山深处,算是得到了解脱。”2007年7月,英国著名记者、地质学家西蒙•温彻斯特独自考察张家界后,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中国古老大山的美丽轮廓》一文,赞叹道:“当我凝视着张家界那些悬崖峭壁、石桥、石柱时,总是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它像长城一样伟大。”还有大画家黄永玉、著名摄影家陈复礼、著名作家丁玲、国画大师关山月等一批又一批艺坛名家,用他们的艺术作品为张家界开启了一扇扇走向世界的大门。
凭借绝美风景,依托艰苦奋斗,张家界自1988年建市以来,只用了短短24年时间,就拥有了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的桂冠。2011年,张家界全市各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304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亿元,连续多年领先中国同类旅游城市。
同开拓创新、务实高效、诚信守法、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一样,张家界也具有登高致远、自强超越的城市品格。近年来,张家界旅游营销方面的经典创意策划频现。从八个国家的特技飞行大师驾机穿越张家界天门山的天门洞、到俄罗斯空军战斗机张家界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再到翼装飞人无动力穿越天门洞;从“卡通市长”网络走红、到亮相国际乡村音乐周,再到世博园里向国际友人赠送张家界空气;从法国蜘蛛人徒手攀爬天门洞,到达瓦孜传人艾江挑战最高斜度钢索、再到电影《阿凡达》悬浮山原型之争……这一系列轰动国内、影响全球的精彩营销,不仅大大提升了张家界的国际知名度,也给中外游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震撼体验。
张家界还经常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和文化盛会。如一年一届的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春节文化活动周、元宵灯会、划龙舟比赛,两年一届的国际乡村音乐周,以及不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山歌节、桑植民歌节等,其精彩与刺激令游客流连忘返。
生活在张家界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我常常感叹:上苍是公平的。千百年来,张家界这块土地承载的更多的是沈从文笔下的苦难与凄美。然而山水有灵气,青山绿水好风光孕育出的民族民间文化也很神奇。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168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居民占110多万,土家族、白族、苗族、侗族等33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许多在其他地方早已失传的技艺,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传承。至今,张家界民间仍有“赶尸、苗女放蛊、辰州符”三大未解之谜。张家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5大类730多项。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家织锦技艺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仗鼓舞、土家梯玛神歌、张家界阳戏和有“地方民族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也在非遗名录中榜上有名。从深圳首发的改革春风让张家界这块古老的土地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张家界敞开大门迎接四方宾客,不仅让世人共享张家界的山水之美,而且我们着力旅游产业的转型提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旅游演艺业精彩纷呈。2011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登了《在张家界 不仅仅看风景》的文章,对张家界的文化产业给予了重点推介。“十一五”期间,张家界文化产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超过8.1%,占比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已成为继旅游业之后新的支柱产业,并且呈现出了旅游演艺异军突起、节庆文化异彩纷呈、创意策划世界瞩目等鲜明的张家界特色,被业界称为神奇的“张家界现象”。现在的张家界,沈从文笔下的凄美已经变身为奇美、秀美、沈从文笔下的苦难已经被甜蜜和幸福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