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中国古村落“争夺战” 完全商业化模式行不通

2012-07-24 12:43:56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佚名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古村落保护与推土机赛跑

      无论是肇兴还是宏村,在各具特色的村落中都是幸运的,至少具有乡土特色的东西被保护住了。而为数众多的村落则在经济开发的大背景下,正在从中国的文化版图中被抹去。

      “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致使原有村庄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出现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导致孕育不同地域文化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乡土景观严重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在中国科协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对本报记者说。

      他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对全国255个村庄的人居环境调查及典型案例研究显示:约60%乡村景观风貌“一般”或“差”。

      冯骥才曾忧心忡忡地说:“现在中国的村落,除去西塘、甪直、南浔、周庄、同里、乌镇这所谓的江南六镇保护得还比较好外,其余基本上正在消失。”

      古村落的保护正在与推土机赛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约5000个锐减至不到3000个。

      2003年以来,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然而,在现代文明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下,许多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损毁,有的已经永远消失了。

      “农村村寨是整个文化的资源地和持有地。这个基础一旦丧失,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就会整体蜕变。”音乐制作人陈哲说。

      17日,在肇兴召开的“重估乡村价值论坛”上,张小军对本报记者说,全球化的强势就在于它正全面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摧毁了一些从事传统狩猎业、采集业的部落文明,特别是由于经济增长的需要建设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坝等,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剥夺了当地居民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实际上是将当地的文化连根拔起。”张小军说。

      一个地方乡村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原生态文化是否多样和是否真正具有本地特色。“黎平县有403个村,我们不贪多,做10个就够了,每个村寨都有几个精品文化节目。”黎平县旅游局罗永光说。

      与一些乡村资源开发的做法不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眼下正在与黎平县打造差别化的侗族生态旅游区。“把侗族的歌曲、服饰、建筑、饮食、工艺包括农耕文化,在不同旅游产品中进行展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说。

      “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吸引年轻人回到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才会得以保存、创新,被不断地挖掘出来。”窦瑞刚说。

      也是在论坛上,贵州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把保护简单地理解为全封闭或什么都不能改变也是不对的。比如,传统的礼仪节庆习俗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等,首先是保护好产生这类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另一个途径,是把民间的技艺提升为艺术,由专业的艺人来保存、传承它。

      今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按照时间表,各地省级住建部门要在本月15日之前将调查结果上报给这四个部门。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