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在追逐梦想里张扬时代的辉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版图上,张家界的体量虽小,但梦想的旋律却是与全国人民同频共振的。过去30余年,张家界从荒山野岭变成了中国大地上最耀眼的“旅游坐标”之一,成就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在2013年召开的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张家界新篇章:“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早日实现张家界的“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
围绕两个梦的提出,市委市政府以清晰的思路,宏大的手笔,落棋布子,刻划山河。
城镇布局第一次真正被摆到和景区并重的高度。“四个城市”“三带三区”“三化三改”“双百工程”等成为“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最热门的“关键词”。此后,“两带两区”项目、澧水城市航道工程、澧水风貌带、城中村改造……一批批城建项目加速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十二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23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从28平方公里发展到近33平方公里。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率先提出,成为指引张家界旅游发展的“航灯”。短短几年时间里,武陵源这个“月亮”更亮,南线旅游日臻成熟,东线旅游市场开始火爆,西线旅游以宏大气势整体推进……张家界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2405万人次、125.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75万人次、340.7亿元。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30.6%、37%,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旅游接待人次在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除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外)中位居第一。
与“旅游胜地梦”齐头并进的,是“全面小康梦”的快速推进。
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小康生活,“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市攻坚克难,共减少贫困人口2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5.4%减少到2015年底的13.4%。期间种种实践,获得国家认同。“四基工程”被国家扶贫办称之为“张家界样本”。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阳光院”建设等特色工作得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2014年,省扶贫办同意将武陵源定为整区推进旅游扶贫示范区。
两个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过去五年,市财政投入近3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6625套,改造棚户区13007户、农村危房39108户,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792户,解决了48.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纷纷得到改善。社会治安民意调查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四,成功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600元、6970元。
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折射的是张家界人登高致远的精神,折射的是这一届市委市政府的主动作为。
每一个时代,梦想的内涵都不一样。
“十二五”已经结束,“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已经到来。这是张家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的重要时期,“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正被赋予新的内涵。
新的目标已经提出: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贫困人口收入增长高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
宏大的构想,给予了“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更大的空间。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将在我们的脚下绘就。
作为中国大地上重要的旅游符号,“张家界”承担着更大的使命和任务。
张家界的“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一直是和中国梦同频共振的。面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我们深信,张家界的梦想一定能成为中国梦里最瑰丽的一抹色彩,我们一定能够在大时代的潮流里勇立潮头,不负最好的时代,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自身的贡献。(记者 曾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