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亿元的大庸古城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张家界千古情”项目签约,投资60亿元的武陵古镇项目签约,西线旅游3年内投入60亿元,重点打造九天峰恋旅游区……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掀起了张家界旅游转型提质的高潮。
2013年,我市制定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发展战略,明确了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奋斗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2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4%,增幅创建市28年以来新高,居同期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旅游软硬件全面提质
今年4月,世界最大单体酒吧“云顶文化酒吧”成功封顶。酒吧建成之后,将成为张家界地标性景观,成为游客与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好去处。
良好旅游硬件设施是一座旅游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的“硬指标”。
——核心景区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武陵源提质改造了一批景区停车场和旅游厕所,完成景区咨询服务点、标识标牌的更新换代,袁家界游客服务中心、杨家界索道建成使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溪布街建成纳客,圣多明歌、盛美达等一批高端酒店建成使用……
——国际化山水型生态旅游城市雏形初显。5年来,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317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大庸路、澧兰路、澧水两岸截污干管整治等一大批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滨水环线初步拉通,城区路网格基本形成。同时,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强化市城区旅游接待能力带来了无限潜力……
——东线旅游加速大型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东线旅游实施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张家界九渡仙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张家界冰雪世界等多个重点旅游项目,引进了禾田居等知名酒店品牌,张家界阳和游客中心即将建成……
一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通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服务督查等,优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并发布了多个旅游服务地方性标准,规范了全市旅游企业的服务标准,增强了旅游企业服务意识。
同时,在全市各大景区景点深入开展“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活动,针对强迫消费、追客赶客、假冒伪劣、价格欺诈以及“黑车”“黑导”“黑店”等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长期整治,制定了《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出台了《色情敲诈投诉处理制度》《全市旅游投诉交办工作机制》等,聘请了多名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形成了齐抓共管旅游市场的社会氛围,旅游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市以智慧旅游、智能交通、数字城管等9大应用系统开展“数字张家界”建设,利用旅游管理系统“一诚通”和智能导游系统“安导通”为全市旅游服务提供支撑。通过“一诚通”建立了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并实施动态监管的新常态,旅游智慧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五年来,我市先后投资895.4亿元,建设300多个旅游转型项目,已有赵家垭度假区、老道湾度假区、溪布街特色街区、天门洞体育公园、芙蓉国里旅游购物商城、华天酒店、禾田居度假酒店、盛美达酒店等先后营业,天门山斜坡旅游电梯和东线玻璃栈道、杨家界索道等先后建成,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双峡湖度假区、澧水半岛、自驾车营地、九渡仙岛度假区先后开工建设,设计开发了6条党建旅游精品线路和12条户外精品线路,建设22个党建旅游示范点,各类户外旅游俱乐部100多家,开展了“3521”旅游创建工作,创建了2个省级旅游强县(区)、4个旅游名镇、13个旅游名村,旅游转型产品建设提速。武陵源区、慈利县先后进入省级旅游强县行列,永定区列入省文化旅游重点扶持县,主体功能区建设开局良好,全域旅游态势喜人。
在旅游大环境的带动下,全市各行业紧靠旅游,产业大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旅游+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15家,从业人员2.4万人,投资规模在2000万以上的有二十多家。产业功能从简单的“吃农家饭,摘农家果”向“休闲、养生、体验、健身、度假”等多样化、综合化、融合化转变,空间分布由城郊向景点、溪河、水库、村镇等多方位转变。在此基础上,全市形成了永定区以沙堤生态农业观光园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产业带,武陵源区的四大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慈利县以县城为中心的“农家乐”休闲农业带,桑植县杨柳溪度假村、西界天河农庄等众多大型“农家乐”企业。
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至2016年间,全市旅游商品企业共有注册商标133个,灵洁食品、土家妹、军声画院、九天食品、秋收等20多家旅游商品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茅岩莓公司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旅游商品生产工业企业由2013年的120户增加到2016年的138户,其中旅游商品规模以上企业由2013年的56户增加到2016年的69户。
旅游与文化融合不断深入。成功将市城区元宵灯会打造成为全国“五大灯会”之一,“六月六”成为了本地土家族人的狂欢节。继“魅力湘西”“天门狐仙”之后,“烟雨张家界”“梦里张家界”“梦幻张家界”等旅游演艺节目接踵而至。“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文化体验消费方式。同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成功举办了多届乡村音乐周活动,选派本土节目分赴意大利、保加利亚、伊拉克等国家参加海外“欢乐春节”表演,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反响。
综合改革推动旅游大发展
7月12日,慈利县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公安机关旅游警察大队;6月15日,张管局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成立;5月6日,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挂牌成立;4月29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分局挂牌成立;4月26日,武陵源区人民检察院服务旅游发展工作室挂牌成立……
围绕旅游发展,我市掀起新一轮旅游综合改革,能动“真格”,敢吃“螃蟹”。
组建旅游和外事侨务委员会,建立综合统筹的旅游行政大部制。2015年6月2日,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新的机构强化了旅游在产业融合、提质转型、对外交流的政策引导,强化旅游在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城乡一体、文化提升、区域协作、市场拓展、外事侨务等领域的综合协调,优化对边际新业态的指导,协助落实市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督导职责,探索建立统一高效、责权明晰、整体联动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组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建立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新组建的管理局内设10个办事处,承担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职责和核心景区环境卫生、经营秩序、旅游安全的管理工作。原来景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交由武陵源区政府管理,强化事权,剥离政务,形成核心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建立旅游城市统计科研平台,创新旅游城市统计科研机制和旅游考核机制。2012年3月,我市组建旅游城市统计科研和服务平台,围绕解决旅游城市“旅游收入求大化与旅游业税收一直较小”的问题,提出《旅游业税负统计实证研究》科研课题,通过实证、理论、标准、拓展、应用及旅游卫星账户相关课题研究,科学测算旅游对GDP、就业、投资、税收等方面的贡献程度,较好解决了旅游业“如何纳税”的问题。应用该项科研成果,仅2013年增加财政收入5000多万元。
建立旅游产业园区,探索产业促进机制。2011年,由区县政府提出,先后设立了天门山旅游文化先导区和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分属永定区和慈利县,两个旅游产业园区以各自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划定区域范围,成立专门机构,搭建融投平台,捆绑使用相关行业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形成政策高地和引资洼地。同时,市旅外委成立了户外旅游、标识标牌、游客中心、智慧旅游、大交通协调、酒店提质升级等6个工作组,以“1656”旅游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提出的项目为基础,强力推进景城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优化旅游目的地“一诚通”管理系统,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市以旅行社电子行程单管理系统为基础,拓展功能,将旅游、工商、质监、食药、安监、交通、统计、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六要素监管的基础功能纳入“一诚通”管理平台,各部门对数据库的旅游产品注重线上互通信息,线下综合治理。同时,旅游执法部门通过“一诚通”管理平台实施动态监管,创立了全天候服务、综合治理的新常态。“一诚通”系统已推广到湖南全省和新疆全区。以此为主体功能的“湖南旅游诚信监管电子平台”,获得了首批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创新奖。(记者 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