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壮骨增活力

六届市委工作回顾之基础设施篇

2016-09-19 09:07:4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王姣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变,是过去五年张家界时刻在演绎的状态。五年来,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从居民到游客,人人都感受着变化带来的便利和喜悦。

    求变,是六届市委过去五年不断追求的目标。五年来,六届市委投入128.28亿元开展67个重点项目用于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便捷的交通、靓丽的城市和富美的乡村;五年来,六届市委齐心聚力、不断进取,用振奋人心的成绩实现了张家界基础设施建设的“脱胎换骨”,并以此激发了全市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条条“黄金通道”  天涯成咫尺

    仿佛一夜之间,张家界不偏僻了。

    你可以挑个假日买张机票,随时去往心神已久的目的地;也可以选个不加班的周末,和朋友开车去重庆吃顿火锅;曾经五六个小时才能抵达的省城,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朝去晚归”的高铁速达……

    是的,这就是如今的张家界城际交通圈,这就是如今张家界大交通建设加速提质的真实写照。

    公路、铁路、机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在我市早已构建,但是随着旅游发展的需要,现有的交通条件逐渐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突破势在必行。五年来,六届市委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着力构建更便捷、更稠密、更全面的大交通体系,真正实现交通条件的“全面升级”。

    6月21日,一根根整齐排列的桥墩拔地而起,让黔张常铁路郭家台特大桥的施工现场多了一些气势磅礴。项目负责人说:“总共有41根桥墩,已经建设完成40根了,最后一根也在抓紧建设中”。从2014年12月16日开工以来,每一项施工都如火如荼。截止2016年7月底,张家界市境内155个工点已开工149个,开工率达96%。从空中俯瞰,墩挨墩,桥接隧,黔张常铁路这条“巨龙”已具雏形。

    2013年11月30日,张花高速全线通车,与已经建成通车的常张高速一起形成了域内1小时交通圈,未来还将与张桑、慈安、宜张、张新、桑龙、张沅等高速公路形成“3456”小时公路交通圈,半天可达5省68市;2015年9月30日,荷花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到2015年底航班到达城市从22个增至35个,实现了与韩国、泰国等境外客源地多个城市直航;2016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张吉怀铁路名列其中并有望年内开工,张家界建设高铁“十字枢纽”城市和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构建武陵山片区旅游服务中心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一条条便捷的通道逐一开启,拉近张家界与世界的距离,也激发了发展的活力。

    一处处靓丽新景   城市是家园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下班打卡,回家吃晚餐,然后换上跑鞋,再沿着澧水河边新修的滨河路跑上四十分钟,顺便欣赏枝头的红花或者渐暗的日落余晖,仿佛身上每个细胞都是舒畅的。这是市民王女士每天的生活日常,从三年前刚来时对这个城市的些许抵抗到现在的热爱,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城市的改变。

    是的,不管是世代居住在此还是初来乍到的人,都会惊叹她的变化,惊艳她的美丽。这就是,张家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

    “脏乱差”曾经让这个享誉世界的旅游城市“蒙羞”,落后的城市和景区基础设施与独一无二的美景不匹配,与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不匹配。五年来,六届市委按照“提质澧水三带,拓展新城三区”的新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不断推进城市和景区“提质升级”。

    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5亿元,改扩建道路58条、总里程167.9公里,新维修改造和新建城市桥梁15座、总里程7.8公里,新建澧水风貌带休闲和体育公园7个,改造城区小街小巷317条;累计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69亿元,新建和改造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3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2个;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新增供水管网141.6公里,实现连续五年优质安全供水;2015年6月25日,白马泉高架桥正式开工;2015年9月8日,澧水大桥正式拆除重建;2015年12月23日,全新改造的“五路”全面竣工通车;2015年起计划投资1.3个亿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86座;2016年市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正式开工;杨家界索道、游客服务中心、禾田居度假酒店、华天城酒店群等一个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先后“落成”。。。。。。

    五年,似乎很久,又似乎只是转眼间,这个城市悄然蝶变。五年,六届市委为人民上交了一份又一份漂亮的答卷,越来越多来张家界的人惊叹这个山城的独特与美丽,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宜游宜居的张家界。

    一宗宗“红利大单” 穷乡变福地

    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上午骑着电动摩托车赶到镇上的婚纱厂上班,下班回来的路上取上快递,晚上吃完饭和邻居跳跳广场舞,跳完回家热水器的温度刚好可以冲澡。对于慈利县杨柳铺乡杨柳居委会居民王巧来说,从广州回到乡里并没有太大的落差,越来越便利的条件让她也能过上在城里一样的日子。

    是的,拧开家中水龙头就有潺潺清水汩汩流出,打开大门就能看到通到门口的水泥路,宽带、小车这些城里常见的东西农村也不稀奇了。于是,农村不再是穷乡僻壤,而成了百姓幸福生活的福地。

    曾经,路不通、灯不亮、水不清是不少农村百姓生活的“标配”。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六届市委以“扶贫攻坚”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基工程”、农村“通达”和“通畅”工程建设,兴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水利灌溉工程、阳光院工程等一批惠民基础设施工程,让百姓收获了一宗宗“红利大单”,收获了幸福和喜悦。

    五年来,全市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清洁工程,大力开展五小水利和大型灌区与节水灌溉配套建设。到2016年,全市实施“两通”工程1470公里,区县、乡村公里骨干网络全面形成。累计投入各类农业资源开发资金20多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3.5万亩,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50多个,完成水利工程2万多处,整修各类塘坝3000多个、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79座,完成农电网改造600个村,输变电路线配套220公里,开挖疏浚渠道4000公里、建成衬砌渠道540公里。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0.31万口,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335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53万台、太阳能路灯0.3万盏。。。。。。

    青瓦白墙,绿树成荫,鸡鸭成群,鱼鸟嬉戏,这是让人沉醉的农村田园风光;路通八方,电灯明亮,清水甘甜,安居乐业,这是让人欣喜的农村现代风貌。

    如今,张家界的农村正在变成这样。(记者 王姣)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