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新闻

让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记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

2018-11-06 09:50:29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向文 赵舶帆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本报记者 向文 通讯员 赵舶帆

    10月12日,从市城区沿邢大公路一路西南而行,不知绕过多少湾,越过多少岭……约莫2小时车程,当车驶上沿溪宽敞的水泥路,当一支支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脚楼映入眼帘时,静卧在大山深处的牧笛溪村到了。

    牧笛溪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91户743人,300多人外出务工,建档立卡户贫困户91户,贫困人口366人。按照比例来算,牧笛溪村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都达到了50%。2015年市委宣传部开始对庙岗村、2016年开始对牧笛溪村(由原庙岗村与醒家峪村合并)开展驻村帮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就这样,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条别样脱贫路。

    从“无”到“有”,“五基”工程开启脱贫致富门

    牧笛溪村坐落于两山之间的山峪里,峪左,清一色的土家老木屋和吊脚楼依山势鳞次栉比排列,一直伸到山腰;峪右,一条从堡子界大山上蜿蜒而下的透明溪水潺潺而流,石头砌就的堤岸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粗大的杨柳,在溪上、路上投下树荫,随处可见村民在树荫下惬意谈心。

    “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村里改变很大。”村民符兴本说,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牧笛溪村土家风情浓郁,因交通闭塞,这里的土家人很少和外界往来。面对绝美的风景,古老的习俗,驻村帮扶工作队看在眼里。

    为了改变牧笛溪村闭塞落后的面貌,驻村帮扶工作队清醒认识,资金是敲开牧笛溪村贫困的敲门砖。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为牧笛溪村争取筹措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同时就列入永定区“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规划中项目落实落地情况,与相关区直部门做进一步衔接,现已逐个开工。

    2015年帮扶庙岗村完成了S249线醒家峪村至庙岗村2公里道路硬化,新修及硬化组道6公里,对新建木质结构的村部及村级接待中心进行加紧施工,完成维修风雨桥2座、“农村垃圾治理”工程、新建垃圾池5口、沼气池10口等。

    2016年,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第一层主体工程,完成2条共1.5公里游道(通组公路)建设。根据省传统村落保护要求,按照改旧如旧原则,整体连片推进60户居民维护修缮。

    2017年,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C281油榨湾熊木子垭至何家山组公路2.1公里、C280老司岗至岩屋场公路2.9公里开工。

    2018年投入10.5万元的新屋组平板桥项目完工,120米溪道护堤完工,道路亮化工程太阳能路灯安装80盏。饮水工程(蓄水池及管道铺设)将于10月底前完工投入使用。


    从“负”到“富” ,产业扶贫铺平农民致富路

    “以前我们就是靠种田,像我们这里隔城里又隔得远,卖其它农货,又变不出钱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就扶持我们发展养殖,我靠养鸡养猪,去年就收入了一两万块钱,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村民符辰军很是自信地说。

    “基础实施的完善,对村里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村情出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驻村第一书记杨竣邦说,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原则,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为村里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产业,采取村企对接、以点带面、以奖代投的方式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种养方法,让乡村旅游成为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脱贫致富的牧笛溪特色产业。

    首先在村组公路沿线及农户门前屋后种植观赏和药用万寿菊达100亩,30多户建档立卡户通过栽种管理万寿菊技术培训、劳务用工受益。自2016年7月份进入花期以来,接待本地游客持续上升,带动了牧笛溪农副产品的畅销;牧笛溪作为主会场,趁举办“生态原乡、山水四都”四都坪乡土家守秋汇活动的时机,当天迎来四五千游客,优质稻米、土鸡、蜂蜜等土特产一度卖断货。

    其次,免费发放青钱柳树苗9757棵,发展种植青钱柳70亩,其中贫困户35户参与种植54.5亩,均与青钱柳加工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同时,种植优质桃50亩,红樱花树4亩,苗桂花500株,万寿菊20余亩,沿水、沿路、沿户播撒格桑花2公里。另外,由市委宣传部筹资建设的土家风俗展示馆(原游客接待中心)现已完工,待验收完毕之后即可投入运营。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并入电网投入运营。


    从“贫”到“精” 旅游扶贫打造脱贫新思路

    牧笛溪村的吊脚楼依山临田而建,多为木制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构件的雕刻十分精致,窗花大多运用了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

    “为了保护好土家吊脚楼,邀请了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规划设计,先后开了四五次设计方案的座谈会,进行讨论。”杨竣邦说,在保护好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进行开发,与知名的文化企业进行对接,把土家织锦植入到保护好的土家吊脚楼元素中去。

    “牧笛溪村不光有古老的吊脚楼,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十分厚重。”村支部书记符元武告诉记者,村内现存有梯玛歌、土家摆手歌、哭嫁歌、拦门歌、上梁歌、薅草锣鼓歌、盘树号子、吹木叶、咚咚喹、打溜子、地虎灯等民俗文化,有土家织锦、挑花、绣花、印染、编织、雕刻、制陶、榨油、酿酒、建筑等民间工艺。

    对于牧笛溪村的发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卫红早已在心中规划好了蓝图。“下一步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将大力保护牧笛溪这块宝地,把土家吊脚楼保护好,修缮加固原有的土家吊脚楼,利用好牧笛溪中国传统村落的这块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黄卫红表示,帮扶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牧笛溪更加美丽,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美好。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