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八一路538号 长沙市博物馆院内,一栋青砖黛瓦的南方宅院,在绿树掩映中,古朴而静谧,门牌上写着“清水塘22号”。这里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所在地,不仅见证了建党初期共产党人的奋斗经历,也是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家”。
1921年8月中旬,从上海参加中共一大返湘的毛泽东已经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他肩负着在湖南成立共产党支部的任务。 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与何叔衡、易礼容等人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随后,由易礼容经手租下了清水塘这栋地处城外郊区、环境僻静的房子,作为秘密办公和毛泽东家人生活居住的场所,房租合同7 年,每月租金7.2 元。长沙文史学者顾庆丰:“他们结婚在一师的一个宿舍,后来又在船山学社湖南自修大学住过,他们在这个地方生育了毛岸英。 “清水塘22号”离当时的长沙市区不足1 公里,房子后面有小山,前面是一片菜地,还有两口相连的池塘,宁静、安全,是从事秘密工作的好地方。走进堂屋,左边第一间是客房,第二间是秘密会议室。就是在这间西北角隐蔽的小屋里,毛泽东、何叔衡等策划和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革命火种熊熊燃起。 第二年5月,中共中央局批准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础上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及周边江西萍乡等地区,毛泽东任书记,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22号。这里从此成为了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讲解员杨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杨开慧是大着肚子,站在清水塘的门口和毛泽东分别,为了千千万万劳苦人民,夫妻俩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 1922年下半年到1923年4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安源路矿工人、粤汉铁路工人、泥木工人、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等10余次罢工斗争。湘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和农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到1923年5月,湖南已发展建立了10多个党支部、小组,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迅速、最富朝气的地区之一,也为全国工农运动发展树立了标杆。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敏:“李维汉、李立三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都团结在主席周围。铁血师长陈树湘,他经常到清水塘来卖菜,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一家,受到了他们的革命熏陶,最后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清水塘畔,杨柳依依,青年毛泽东从这里出发,一步步开创了光辉的革命历程。这里不仅是革命的策源地,也见证了毛泽东与杨开慧这对革命伉俪的忠贞爱情和崇高的革命理想。除了照顾毛泽东的日常生活起居,杨开慧还承担了他的机要秘书工作。为此,她特地制作了一个枕头箱,用来存放机要文件。讲解员杨岚:“白天的时候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到了晚上,就当枕头来用,如果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她立马就能处置。” 在清水塘22号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卧室墙上 悬挂着青年毛泽东的单人照和杨开慧怀抱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格外醒目。讲解员杨岚说,“为了弥补毛泽东与杨开慧从未合影过的遗憾,故居将这两张照片挂在一起,也是纪念他们在革命中这段伟大的爱情。” 1923年冬天,毛泽东离开长沙赴上海转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不得不与家人分别。行色匆匆间,他写下了“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的离愁别绪。 1938年,因地处当时长沙郊外,清水塘22号得以在“文夕大火”中幸存,这里也成了长沙市唯一一处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建筑物。
时光荏苒,正如清水塘里的这汪清水,这个融入伟大革命与美丽爱情的家,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风范长存。“红色摇篮”指引着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赓续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新的红色传奇!记者:郑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