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欢声笑语回荡在武陵山区

2022-09-13 09:28:2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唐金生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唐金生 刘小军 袁昌俊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

    产业兴、百业兴、农民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湘西人以时不我待的大无畏精神,担起首倡之责,先行先试,以十八洞村为引领,拔掉穷根。截至2020年底,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欣欣向荣

    9月9日,十八洞村梨子寨,最前面的一栋木屋里,欢声笑语不断。

    记者走进去一看,原来是68岁的苗族老支书、十八洞苗绣合作社理事长龙顺莲,正带着十多位绣娘赶制一批苗绣新产品。

    记者好奇地问:“来十八洞采访多次,怎么不晓得这个绣场?”

    龙顺莲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大绣场是8月15日才启用的,好多人都不晓得。

    十八洞苗绣合作社的基地,原来在飞虫寨。

    龙顺莲欣喜地告诉记者,合作社与湘西苗绣文化产业公司合作,合作社负责生产、公司负责设计与销售。为便于展示与销售,将基地搬迁到梨子寨来,这边的游客多。

    苗绣传承人吴英花,与张建英在研究苗绣的双面绣绣法。吴满金与十多位绣娘,在堂屋里有说有笑。

    堂屋的四周及两边的厢房里,摆满了各种苗绣——团扇、背包、屏风、吊坠……件件带有十八洞村 logo,绣娘围着堂屋中间的大长桌而坐,手中飞舞的丝线,一个苗绣产品美轮美奂。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号角从这里吹响。

    9年来,十八洞村围绕精准扶贫,积极探索,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生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猕猴桃基地,组建苗绣合作社,兴建矿泉水厂,用行动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创造了“七步法、九不评”“飞地经济”“四跟四走”“思想道德星级化评定”“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等一些好做法。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样板。

    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介绍,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村民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2016年,十八洞成为湖南首批脱贫出列的贫困村。

    2021年,十八洞村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成功实现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通过民宿和农家乐实现稳定增收。

    十八洞村第一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田晓,对十八洞充满信心:“对于十八洞村而言,每一天都是新起点;要让脱贫农户长远发展下去,不能有轻松歇脚的想法。”

    菖蒲塘村:产业致富风生水起

    9月4日上午,秋阳下的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格外美丽,村民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着。

    在村口凉亭里,苗族妇女欧关玉正在售卖猕猴桃等水果。

    村支部的纪检委员龙建效与刚来村里不久的选调生邓志诚,领着记者来到苗族聚居的长坳组。

    公路旁,一辆挂着怀化牌照的大货车上,已装了小半车的猕猴桃。10多位村民,有的从猕猴桃园里往公路上挑果子,有的往塑料筐里摆放果子。

    村民梁立成一脸笑容地告诉记者,他今天请了7位村民帮忙采摘猕猴桃。他家7亩猕猴桃,位置偏远点的3亩受到干旱的影响;4亩坝子上的猕猴桃,耐旱些,抽水抗旱也方便点,基本没受影响,估计收7500公斤没大问题。

    龙建效告诉记者,梁立成家曾经是精准扶贫户,通过帮扶,修了新房子,种了猕猴桃,农闲时在附近打短工,3口之家,年收入有2万多元,日子过得可以。

    自始至终,梁立成都是满脸的笑。

    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土家苗汉杂居的村,全村15个自然寨,23个村民小组,710户3035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31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视察,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方向。

    如今,全村水果产业面积从2013年的1750亩发展到8000亩;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上升到2021年的28538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5万元。

    菖蒲塘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村党支部原书记王安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牛角山村:茶旅融合富了村民

    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是一个因茶旅融合而声名鹊起的苗族聚居村。

    这个村有位全村人都叫他“龙三哥”的能人——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龙献文。

    山歌,唱出了牛角山村的巨变。

    曾经牛角山村的山歌是:半年杂粮半年荒,家家户户穷叮当。

    现在牛角山村的山歌是:牛角山上茶飘香,家家户户是小康。

    如今的牛角山村,“牛”起来的故事在武陵山区传诵着。

    龙三哥建议记者采访他的婶娘隆献礼,说是从她身上可看出牛角山人的精气神,自然也就可以理解当今牛角山的富从何而来。

    9月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身高1.3米左右、1953年出生的隆献礼,她刚从茶园浇水回来。她坚持要回到屋里,换一身干净整洁的苗服后,才接受记者采访。

    隆献礼家里有近3亩茶叶,去年鲜叶卖了8000多元;今年干旱影响收成,鲜叶卖了5000多元。村里成立旅游公司,租了她家的木屋经营,年租金近5000元。

    “龙三哥他们辛苦了,种茶叶、搞旅游,村民都富了。”隆献礼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精准扶贫启动后,龙献文组织村民种植“古丈毛尖”茶叶。

    村支两委商量决定,创办牛角山茶叶公司,流转土地,先行先试。

    公司流转1500亩土地,加上荒废的500多亩知青老茶园,开启牛角山茶叶产业发展的序幕。

    牛角山村采取“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发展模式:公司出资开发培管,把已种好茶苗的茶园退还农户自行管理,兜底市场价回收鲜叶。

    知青老茶园公司化经营第二年,亩产效益就达到了4000元,是其他农作物的8倍。

    村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越来越高。如今,牛角山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3万多亩,年销售过亿元。

    茶旅融合,牛角山村富起来了。

    为发展旅游产业,村里请来张家界导游协会会长、资深旅游专家林静文传经送宝。林静文走遍村寨后说:“这里自然条件优美,不搞旅游太可惜了,我马上邀请合作伙伴来投资。”林静文还给牛角山的茶旅融合定位:看古色苗寨、听动人苗歌、品茶香四溢、悟闲淡人生。

    牛角山村注册成立古丈县夯吾苗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开启牛角山村的茶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2010年8月5日,夯吾苗寨正式开园,接待全国各地游客。夯吾苗寨一炮走红,成为“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上新的网红打卡点。

    如今,牛角山村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87万人次,旅游收入2.3亿元,解决130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收入增长到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3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每年给11个村分红高达55万元。

    牛角山村红了,老百姓富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