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澧县鸡叫城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04-01 11:25:52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res03_attpic_brief.jpg

    这是2021年10月9日拍摄的湖南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局部。    新华社 图


      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我省澧县鸡叫城遗址从众多重大发现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考古专家、媒体对此评价:沉寂千年,一鸣惊人。

      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郭伟民指出,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共有三项重要成果——鸡叫城聚落群三重环壕结构体系、规模庞大的灌溉稻田片区以及大型木构建筑群。它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典型案例,展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在稻作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地方文明。

      这也是我省获评的第13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吴岱霞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鸡叫城聚落群:

      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鸡叫城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原复兴村),距离“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13公里。遗址于1975年被发现,在2019年之前,历经4次发掘。2019至2021年,鸡叫城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重点实施项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发掘,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担任项目负责人。

      通过近4年的考古工作,鸡叫城遗址的总体布局也逐步被揭开。就像现在的城市环路格局,约4000多年前,鸡叫城遗址就形成了以三重环壕做空间区划的城壕聚落集群。这种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城内的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城墙),功能分区明确:第一圈环壕以内是城的主体;第二圈环壕以内是生活区、居住区;二重环壕以外,主要用来种水稻。

      从距今约5000年开始建城,到距今约4000年废弃,鸡叫城经历了上千年的连续发展,完整地经历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从初步复杂化到史前文明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

      郭伟民表示,鸡叫城的考古发现,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史前文化与社会复杂化进程及文明起源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珍贵样本。

      “史前豪宅”F63: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

      2021年10月9日,鸡叫城遗址宣布发现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年代距今约4700年。专家们称赞这个发现“百年一遇”“非常震撼”。

      依据发现顺序,考古专家把它编号为F63,它由主体建筑和外围廊道组成,基本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长42米,宽10米,从东到西面阔5间共7室,室内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加上廊道,总面积高达630余平方米。

      考古人员介绍,F63建筑的木柱极为考究,建筑的木柱形状多样,以直径约0.5米的半圆形大木柱为主,根据鉴定结果,其木材主要有楠木、香樟等。考古专家初步推测,F63应为高等级建筑,可能具有公共属性。

      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其体量大、结构规整、基础保存完好,为中国考古百年首次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建筑的空白,丰富了中国土木建筑史的内容,为理解长江流域史前建筑形式与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2万公斤的谷仓:

      展示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盛景

      2021年1月初,在紧邻鸡叫城遗址“史前豪宅”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一处谷糠层,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通过单位体积的谷糠密度并结合现代水稻加工的调查结果,初步推算出这些谷糠堆积所代表的稻谷重量约为2.2万公斤(带壳)。如果按照一日两餐、每餐3两米饭的标准,大约可供1000个成年人吃46天。

      这样大批量谷糠的出土,说明了在屈家岭文化早期,鸡叫城遗址稻作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粮食生产能够供养大量人口生存。

      3月30日,郭伟民发布了关于水稻田的新消息。他们在二重环壕以外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古稻田,年代为石家河文化时期。已经揭露出的水稻田至少有100平方米,有数层水田叠压,疑似有犁痕、足印。

      这,就是鸡叫城。它依靠自身稻作农业经济的支撑,跨越4000多年,完整演进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全过程。这正是中国文明产生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赓续不绝的奥秘所在。

      现场

      4700年“史前豪宅”复原

      木结构,茅草屋顶,十分雄伟

      F63为何被称作“史前豪宅”?因为它有一个让人惊叹的地下建筑基础。

      一开始建造干栏式建筑时,远古人类往往是在地上打一个洞,把木柱(或竹子)插进去,没有在木柱底部垫板。后来的人们为了不让柱子在较软的泥土中下陷,会在柱子下垫上比柱子横断面大的垫板。鸡叫城遗址的F63,柱子下垫的是超大的木板,最长近8米。

      考古工作者为我们复原了鸡叫城人打地基的过程。第一步:挖出又长又宽又深的基槽。第二步:垫上又长又宽的完整木板。它们最长的长度近8米,宽度多在0.43米左右,厚度多在0.1米左右。第三步:在木板上立上又粗又长的大木柱。粗壮的黑色木柱残段显示,木柱直径多在55厘米左右。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柱子的受力面积。当时没有金属工具,鸡叫城人是用石制工具和木制工具加工出这些巨大的木材的。

      这座房子长什么样?人们很好奇。

      在3月30日举行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鸡叫城遗址项目负责人郭伟民首次向公众披露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团队的复原研究结果。4个方案中的F63均以木结构为主,茅草屋顶,十分雄伟。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