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国标”来了!《中国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公众指南》在长沙发布,建议你我都知道

“救命锦囊”记在心,突发时刻不再慌

2023-03-13 09:55:16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res03_attpic_brief (1).jpg

    在心脏骤停等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十分关键。图为志愿者在学习“心肺复苏”技能(资料图片)。  邓仁湘 摄


      三湘都市报3月12日讯  时间就是生命!在心脏骤停等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十分关键。

      3月11日举行的第七届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高峰论坛暨2023年湖南省护理学会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公众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对外发布,将成为公众学习急救、普及急救、参与急救的“国标”,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

      现状:仅百分之一目击者能实施现场救护

      心脏骤停患者如得不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患者有可能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相关专家介绍,8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第一目击者是身边亲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

      当前,我国每100名旁观者中,仅有一名左右合格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实施现场救护,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率低,CPR培训率及实施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为避免意外发生时无人敢救治、会救治的悲剧发生,建立并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培养合格的第一目击者刻不容缓。

      意义:等待120不如掌握“救命”之技

      危急时刻,等待120不如掌握“救命”之技。继国内首个《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发布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专门针对公众制定了该《指南》,针对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关键而薄弱的现场救护环节,为公众提供了第一目击者行动指引,对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十分关键。

      “意外可能随时降临,主动开展自救、互救和他救,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祝益民教授表示,《指南》基于最佳实践证据,梳理现场救护的核心理念,对人人都要掌握的“救命锦囊”,包括徒手 CPR、AED 的使用、气道梗阻解除方法、创伤救护4项技术进行了详细指导,配以简单易记的口诀,以期对规范我国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提供指导和帮助。

      ■全媒体记者 李琪 视频 谢佳燊

      通讯员 周瑾容 吴靖 陈静 刘玉君 实习生 王昕

      支招

      “救命”技术人人都要掌握

      “救命锦囊”包括徒手 CPR(心肺复苏)、AED 的使用、气道梗阻解除方法、创伤救护 4 项技术。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时采取的人工救治措施,在没有专业人员和设施的现场,采取人工方法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在120和专业人员到来之前维持与救护生命。操作步骤:第一步环境安全评估;第二步快速识别并呼救;第三步胸外心脏按压;第四步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详细步骤

      第一步环境安全评估:先排险,后施救。

      第二步快速识别并呼救:拍打伤病员双肩,在其两侧耳旁大声呼唤;若无反应则立即呼救,指定专人拨打120、专人拿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请懂急救的人帮忙。

      第三步胸外心脏按压:首先评估脉搏和呼吸5-10秒;然后实施胸外按压30次,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钟,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下半段。

      第四步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首先采用“压额抬颏法”打开气道,然后清理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操作指南

      判断呼吸脉搏方法:将手指贴在伤病员喉结旁开两指处检查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均无则可判断为呼吸心搏骤停。非专业人员只需观察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方法:施救者一只手放在伤病员额头上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抬起伤病员下颏,使用 “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如有头部或颈部损伤,则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方法:施救者用放在额头上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伤病员鼻子,用口封住其口周,平静吹气 1秒,松开口鼻呼气 1 秒;吹气时,观察到胸廓隆起即为有效。牢记四部曲:压额、抬颏、捏鼻、吹气。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