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7
看长沙“智” 懂中国造
——“长沙智造”为全球产业竞合贡献样本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泽勇 尹明 向欣 庹兴亮 张林海
“外学华为,内学长沙。”这是今年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对长沙的评价。
面对外部压力,华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越战越勇,成为民族骄傲。长沙呢?思路对头,干部能干,以打造“智造之城”为核心目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一份高“智”量发展的长沙样本已然呈现。
从路径选择
看长沙“智”在必得
说起长沙制造,不得不提三一重工。提起三一重工,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它的“18号(智能)厂房”。
这些年,业界也不断复制着“18号厂房”的经验,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把“18号厂房”与“长沙智造”画了等号。“‘18号厂房’面临再升级改造,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操作工人将减少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最多也就四五个人。” 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总部总裁助理沈军武告诉记者,三一将在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的同时,继续缩减工人数量,“我们的目标是最终保有30000名研发人员和300名工人。”
从侧重生产到侧重研发,“18号厂房”面临的革新,预示着长沙各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能摹画出长沙智造最前沿的轮廓。取而代之的,将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制造革命式转变。
这就好比人类进化史中优先进化大脑的路径。当三一把作为身体的“18号厂房”自动化能力提升到一个阈值,剩余的资源将被作为大脑的研发平台所吸收。而三一打造的第一个“大脑”,叫树根互联。
“在长沙,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面对的是定制化生产、小批量生产、个性化消费的细分市场。任何生产成本上的‘剧烈波动’都会让它们无法承受。而树根互联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与智能制造实现了一步对接,实现了1+1>2。”树根互联高级总监郭向博告诉记者,树根互联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三一重工甚至是全国机械工业最重要的“大脑”之一。
当然,如果仅从上述例子分析,长沙智造似乎走了一条纯粹由企业自我选择的进化之路,但另一个事例则证明,这场进化选择背后,其实有更多的战略考量。
“长沙正在构建一种智能制造生态。对所有引进的重大项目,要求只有一个—生产方式必须是智能的方式。其他条件都可以谈,这个条件不能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回忆起长沙在引进格力电器时,他和董明珠谈了很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格力一定要把最智能、最先进的生产线放在长沙,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愿。
非“智”勿扰。胡衡华与格力的对话,代表了长沙“智”在必得的战略选择。
从产业铸链
看长沙“智”高一筹
“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这句话套用到智造可以说:“不是有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叫‘智造’。”
长沙工厂作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重要的生产基地,具备了世界级的制造水平,该工厂(包括发动机工厂)总投资达到了100亿元,主要生产JEEP大指挥官和自由光等车型,年产整车16.4万辆,发动机48.8万台。巨大的产能导致零配件的采购需求十分巨大,但采访中广汽菲克并未对此表示担忧。
与广汽菲克隔门对望的,是由广汽江森、艾托奥、长沙中新、长沙卡马斯马、长沙广汽东阳、马瑞利等多家企业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产品从汽车内饰到部品组装应有尽有。
“一出大门就是配件园,广汽产品一半的零部件‘出门’就能买到。”广汽菲克周边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垂直产业协同发展,抱团构建生态圈这种便利,在长沙并非仅广汽菲克拥有。这种(产业)生态链,也并不是靠市场化运作自然生长而成,而是与长沙的招商策略紧密相关。“要把产业链建设当作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长沙实践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和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招商。” 2018年5月4日至6日,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到广州、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考察实体经济发展,点对点进行产业链招商。再往前半年,2017年11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将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突破口,胡衡华、胡忠雄定期调度,20名长沙市级领导在“链长”的岗位上,高位统筹,强力推进,2018年累计举办和参与产销对接会129场,开展交流活动154次。
而事实上,在产业链的完善与延展上,长沙所做的,要比上述数据展示的更多。
“这里的员工素质非常棒,平均学历是我们全球各国分厂中最高的。”墨西哥人Oscar Barradas是广汽菲克副总经理、长沙工厂的副厂长,在与记者交流时,拥有丰富全球履历的他对长沙的人力资源赞不绝口。
在中国通号产业园,跨机械、电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与两家企业同城相望的湖南大学,围绕“中国制造”和“制造强省”战略,于2016年成立机器人学院,在校内进行二次招生,集合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学生一起从事研究和创新,培养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跨界创新。” 为了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留住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长沙出台了“人才政策22条”“科技1+4”等含金量高、受惠人才多、支持体系全的人才政策体系,让两年来新落户的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依托高校建立的科技城、科技园区林立,城市高新区发展蓬勃,一步一个脚印将长沙打造成为“智造之城”。
从顶层设计
看长沙“智”勇双全
无论是“智”在必得的路径选择,还是敢为人先的大胆实践,都没有前人成功的样本可以遵循。2015年,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高歌猛进地推出产品体系中的桂冠—适合所有行业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在这个缔造平台上,GE认为,量变可以引发质变,各行各业的设备先大量联接,产生大量数据,然后基于数据可以衍生出可挖潜的价值。三年后,Predix寿终正寝,GE折戟智造业。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制造革命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主导权之争。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到底是怎样一个构造,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出台后,长沙在落地国家政策上,步伐很快,务实也勇于创新。”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海波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智能制造代表新一轮工业革命,首先要做的是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事半功倍。2015年10月,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友好协商共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简称“长智院”),专门为长沙智造产业发展做顶层设计。
“我们院刚成立,就为长沙打造了‘13510’智能制造业务体系。”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副院长袁振告诉记者。长智院汇集了一批海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政策、法律、产业和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可以发挥平台优势,承担政府智库职能,为长沙发展智能制造制定规划献计献策。袁振表示,长智院构筑了一个集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提炼于一体的开放、聚合平台,形成政策、产业、资本、科研等聚集的生态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产业指数等公共产品,并引导公共资金,让公共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推动财政资金的效益扩大化,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长智院的模式看,长沙智造的愿景与思路,已然清晰:智能制造涉及面广泛,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必然不够,而政府与央企共建的研究总院成立后,必将会牵引更多的国际国内顶级资源进入长沙,这样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国际化合作,助推长沙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1+1+N”的长沙速度,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