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送水入户解燃眉之急
“我们是田富村二组的居民,山上的水源快要断了,现已发生人畜饮水困难,紧急请求支援。”7月26日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武陵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响起……
灾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接到电话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作出反应,马上联系区消防大队和区抗旱服务队,经过简短地准备,三十分钟后,一支送水服务车队完成集结,满载着14吨自来水向田富村出发。
田富村是武陵源区索溪峪镇一个较远的自然山村,只有唯一一条盘山而上的崎岖小道进出山村。村民和家养牲畜的日常饮水全靠山上的自然水源,家家户户一直靠平日蓄水维持正常生活。自7月6日以来,武陵源区境内出现罕见的汛中旱,连续20天的晴热高温天气已造成该区全境中度干旱,像田富村这样全靠山上自然水源维持生活的山区,不仅无水抗旱,同时很容易发生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山高路陡,弯急路窄,送水车队几度发生险情,因为送水车辆一般都较长,荷载8吨左右,经过每一个急上陡弯都无法正常行驶,打一次方向根本就转不过来,万幸的是开车师傅的经验老道,每一次险情都成功排除。短短近10公里进村山道,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平安到达。
村民们早以担着水桶在路边等候,看到送水车队的到来,他们十分高兴,他们终于等来了水,不少村民眼里闪动着泪花。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一边小心翼翼地扶着水桶,嘴里还一直在不停地念叨:“要不是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水,我们还不知道该咋办呀!”
一股股清澈的甘甜水,流进了村民的水桶里,也流进了村民的心里;白哗哗的水在流动,关爱老百姓的情也在流动,给村民们送来的不仅仅是滴滴甘泉,更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片关心。(通讯员 杜修庆 邓克猛)
桑植:干群不等不靠齐抗旱
“水来啦!大家快拿家伙出来接水咯!”7月29日中午2点,洒水车喇叭声从桥自弯乡一路响到村里,喊声未落,村里老老少少的村民们就提着水桶、抬着大缸上阵了。洒水车停在公路边,村主任带着几名年轻人爬上车厢。提水袋、舀水、递水、分水,整个流程秩序井然。
“平日生活用水,条件差的农户就在自家屋檐下放两口大水缸,靠雨水积水,条件好的家里在自家屋顶修成凹槽状储水,积水一旦用完,就得靠到库水背水喝。”该村书记胡晓灯介绍说,目前,潘家山村6个村民小组143户450人饮水难,现在只能先保生活用水。
潘家山村饮水多以地下水为主,因为地下层以石灰岩为主,地表难以蓄水,村内也很难找到活的山泉水或地下井水源。
“已经快一个月没下雨了,地里种的黄豆长不出来,地里今年不行了。”接水的村民郭忠义叹道。郭忠义两口子均上60岁,儿女外出打工,两口子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河里去挑水。“挑回来的水,除了吃的,其余都先用来淘米洗菜,然后洗衣服,剩下的先给小孩洗澡,大人再将就着洗。洗衣服和洗澡剩下的水拿来喂牲口。”
目前,乡政府不等不靠,先保农民饮水 ,组织洒水车给村里送水,同时组织调配水泵,尽量满足生产用水,最大程度减少生产损失,缓解旱情。(通讯员 黎治国 陈甜)
永定:抗旱服务队积极发挥龙头作用
旱情就是命令,自全区发布抗旱三级应急响应以来,永定区抗旱服务队就一直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冲到哪里。无论白天黑夜,不管骄阳似火,他们始终如一,默默奉献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抗旱龙头作用。
7月19日,在王家坪湖田垭居委会,伴着潜水泵的启动声,一股股清泉淌进干涸的稻田。连日来永定区抗旱服务队用15KW的潜水泵,架设120多米线路、管道,把附近天坑的水抽进沟渠,在水稻抽穗的关键时期,帮助村民把久旱的稻田浇了个遍。“本来以为今年的粮食没有指望了,抗旱服务队帮了大忙了”,望着一股股清冽的水流进湖田垭居委会500多亩稻田,书记张世平露出开心的笑容。
三家馆、西溪坪办事处关门岩村、后坪镇到处都有服务队的身影……
7月27日,为解决教子垭镇凉水井村无水源点的问题,抗旱服务队四名技术人员经过一天一夜的安装,架设100多米虹吸管从香炉山村鲤鱼池水库引水到凉水井村,直到水管正常出水后,他门才带着满身的疲惫踏上归程。
从7月11日旱情发生以来,永定区抗旱服务队的足迹踏遍了全区26个乡镇(街道)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截至目前,该区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人员407人(次),抗旱设备37台(套),维修抗旱设备16台(套), 拉水送水52吨,应急解决了1350人(次)、2123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灌面积5350亩,抗旱减灾效益十分明显。(赵威 彭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