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黑呼呼”,这是我市城区不少生活在小街小巷居民的真实写照,“路平、水畅、灯亮、景绿”,是很多小街小巷居民的长久期盼。5月5日,永定区启动市城区“改造百巷,造福百姓”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改变小街小巷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彻底解决“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景不绿”等长期困扰百姓的“家门口”问题,改善市民和游客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完善市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使市政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践行群众路线 改造小街小巷
如果把城区主干道比作城市的“大动脉”,那么,高楼背后的小街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承载着民心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和谐、健康和文明。
近年来,市城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鳞次栉比的高楼、漂亮气派的广场、宽阔平坦的大街、繁华绮丽的商场,城市的“面子”变得越来越光鲜靓丽。然而,作为城市“里子”的小街小巷却是问题颇多,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飞舞,不少街巷路幅狭窄、路面破损,消防、医疗等急救车难以通行,店外经营、乱挂招牌、违章搭建等现象严重,已成为百姓头痛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背街不背,小巷不小。作为市城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小街小巷提质改造一直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2009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路面平、排水畅、路灯亮、设施齐、环境好”的目标要求,提质改造了78条小街小巷,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2013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的战略目标,明确“城市管理提质攻坚战”作为 “六大攻坚战”之一的战略部署,重点解决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提质改造小街小巷作为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提出实施“改造百巷,造福百姓”工程,要求永定区两年内基本完成市城区小街小巷提质改造任务。
逾5400万投入 靓134条街巷
一条条小街小巷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路面改造、排水管道铺设、绿化、亮化等环节,工序十分繁杂,协调工作量大。据了解,本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计划总投资5449万元,改造小街小巷134条,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改造、排水改造、绿化补植、新建路灯等,总长度40799米,改造道路面积17.9万平方米。
据了解,本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计划分为三批建设。第一批建设永定办事处辖区内铜钱巷、田坪一巷与二巷交界、羊角泉一巷、水井湾巷、水井湾一巷、西门溪二巷、教场路七巷、西门溪八巷、教场路九巷、西门溪十三巷和南庄坪办事处辖区内南庄二巷、南庄五巷,改造道路总长度1777米,改造道路面积6904平方米,总投资205万元,5月5日正式全面开工建设。改造完成后,将实现 “路面平、排水畅、路灯亮、设施齐、环境好”的目标。
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永定区建设局与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小街小巷进场施工前,对建设内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入户,对居民以及经营业主宣传小街小巷改造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市民理解、关心、配合、支持小街小巷改造,为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阳光操作”“严把三关”
在小街小巷工程建设中,永定区坚持科学规划和设计,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实施 “阳光操作”。各个小巷都列出工程倒排时间表,实行 “短平快”施工法,即在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物资、技术、人员、机械和思想准备,开工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短平快”突击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当天工程当天完成,减少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为保证改造工程的质量,促进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小街小巷改造质量要求及考核办法,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通过奖罚来落实考核。
同时,严把质量关。区建设局按照施工标段确定责任人驻地监工,做到亲眼验证每一路段的开挖,每一根管道的埋设、每一处检查井的修建。要求施工单位每个项目必须按图施工,监理全过程进行监控,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出现;分部工程完成后以及隐蔽工程回填前,必须进行工序验收并留好图像资料,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验收不合格的立即反工。严把投资关。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公开选取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方式发包,完工后,会同设计、监理、造价、施工、建设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验收和计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量计量准确。严把文明施工关。小街小巷大多位于人员集中的居民区,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修建居民出行的临时便道,施工工地要进行降尘处理,尽量将施工扰民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