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入股看当下报业价值走向
2014-08-07 10:02:30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于洁尘 阅读:
有了草根出身的财团大老板撑腰,当年报人清高孤傲的贵族气质虽然小受打击,但被收购的21世纪传媒们却多了一些底气和钞票。底气来源于被互联网行业的颠覆性洗脑及大数据支持,钞票则利于做更多需要去做的事情,例如强化新闻质量、挖掘优秀人才、打造全媒体平台、深化资源整合模式等等。
2007年,《华夏时报》还是一份亏损六七千万元、欠员工一年工资的小报。总编辑水皮上任后找到了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先后获得7500万元的投资。之后,《华夏时报》由都市报转型为财经周报,2013年收入达到4亿元,相当于国内其他三份主流财经纸媒的收入总和。
有时,纸媒吸纳财团资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分析《华夏时报》的制胜秘诀,除了及时转型为专业性财经纸媒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万达集团的优势,开拓了多条适合媒体运作的营收路径。水皮把“利用好万达集团的电商020平台,利用好万达集团3000万VIP客户资源”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员工脑中,万达电影院线广告运营、万达商业广场各类大型活动策划执行等,都是《华夏时报》在运作。今年,他们还投资创办了一个八卦理财电视节目、拍了一部电影,前者自然是媒体的智力优势使然,后者则借助万达在电影演艺界的影响力上位。钱固然重要,但资源更加重要,如何利用好资源则重要之极。
被入股后的纸媒有了充裕的资本,自然可以强身健体,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比同类早一步抵达山巅——因为巨人的肩膀是坚实健壮的。
多年的荣耀和富裕曾经让报人不可一世,即使是在传统广告收入下跌的今天,依然有一些报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好。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各家报社纷纷开辟的各种新增长点项目上。凭心而论,当前不少主流都市报并不差钱,但如何把自家口袋里的钱真正用于转型升级,深谙此道者并不多。往往,那些用广告换来的辛苦钱,都被用来去抢客户的饭碗,铺摊练摊,或者投钱在APP上办一张同质化的“报纸”。
卖钻石,卖珠宝,卖鱼卖米卖鸡蛋……报社电商卖起了各种东西,但商贸领域的运营规律又有几个记者深知。线下物流仓储退换货客服,需要众多有经验的人手,纸媒真的能拼过众多电商吗?
惶恐之余的冷静是必不可少的。纸媒们还得坐下来,认真想一想:我们有什么“资本”值得财团投资?我们要怎样的“资本”投入?我们在资本注入后能否做得更好?我们现在千万不能做什么?——这或许是收购风波带给报业的一剂“苦口良药”。
纸媒一大步,马云一着棋
阿里和腾讯的较量这两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即将迎来上市的阿里此番收购21世纪传媒,其与腾讯抗衡的意图非常明显。腾讯早年入股财新传媒,看中的是财新的业界影响力和政府资源优势。而南方系在传媒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入股南方旗下的21世纪传媒,当可与腾讯一搏。此外,上市在即,拥有自己的强势财经媒体平台更利于阿里顺利过关。
当然,也有业界人士认为,阿里此番收购还有希望分得政府一杯羮。政府一直在提倡文化强国战略,对文化市场的扶持力度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介入文化传媒业当可享受此番红利。而海外上市后,阿里恐怕难以得到政府扶持,当下入股是最好时机。
由此可以看出,阿里入股21世纪传媒对纸媒行业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对马云来说,只是一盘大棋中的一小步。当下纸媒还有多少价值?自然是有的。今年年初,阿里巴巴的“码上淘”项目欲进行全面推广,“千军万码”计划要求淘宝的二维码无处不在。“码上淘”项目首批选择了全国各地的主流都市报进行广告宣传,但很快就收场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