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波饲养的土鸡,都被戴上了外形如眼镜般的红色塑料片。 受访者 供图
9月26日下午,常德市石门县三圣乡天门垭村,养殖专业户万竹波将肩上的玉米、红薯等饲料撒在路旁,口哨一吹,毛色乌黑的五黑鸡成群结队从树上、山坡上、山林中飞奔而来,争抢撒落于地上的五谷杂粮,“咯咯咯”声此起彼伏,场面颇为壮观。
为防止散养土鸡打架、互啄,“鸡司令”万竹波从2018年起就给它们戴上了红色“眼镜”。好斗的公鸡们走起斯文的步伐,鸡的产量、质量也大幅提高。如今,他和妻子流转350亩土地,年收入达17万至1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小能手”。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防“斗殴”,散养土鸡戴上“眼镜”
常德石门县三圣乡天门垭村,一群群体态结实、羽毛整齐光亮的土鸡正悠闲地觅食。走近看,每只鸡头上都戴上了外形如眼镜般的红色塑料片,跟鸡冠颜色融为一体,让人忍俊不禁。
“主要是防止公鸡叼啄,戴上‘眼镜’就不会打架了。”万竹波笑呵呵地解释道,散养土鸡性格好斗,抢地盘、争配偶、夺食物都是它们打架的理由,尤其是“嘴硬”的公鸡,凶狠起来互啄得体无完肤,“原本卖相很好的大公鸡,为了一条蚯蚓争得不可开交,打群架的时候更是两败俱伤,输了的被啄得一根毛都不剩,变成‘光杆司令’。”
如何让鸡停止打斗?一番查找资料,万竹波和妻子敖蓉决定给鸡戴“眼镜”。“我们俩抓住一个鸡崽戴一个‘眼镜’,一万多只鸡得花一个月。”万竹波提到,公鸡在打架时通常采取正面攻击,眼睛会看向前方变成“斗鸡眼”,戴“眼镜”后能遮挡它们前方的视线,既不影响啄食,还能极大减少公鸡“打架斗殴”的频率。
散养土鸡每天都有“体能训练”
“这些土鸡都是放养的,早晚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和青菜,其余时间让它们自由活动。”万竹波笑着说,从养殖经验来看,鸡禽运动量越大,抵抗力越强、越健康,出栏合格率也随之提高。
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三圣乡所在的壶瓶山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门土鸡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毛色发亮的散养鸡仔,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就会自由地进山觅食,饮山泉、啄昆虫、食花草,结束一天长达12小时的“体能训练”后,16时许才回到鸡舍吃一顿营养餐。
“鸡苗脱离温室后最少饲养180天才能出栏,体重超标的还要减肥。”万竹波介绍,基地每年会饲养约2.5万只石门土鸡,大多通过盒马鲜生销往全国。2023年,万竹波和妻子敖蓉流转了350亩土地,每年收入可达17万至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