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朱未 通讯员 张家界市政协 桑植县政协
正月十四,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本主节,穿行在白族韵味的石头巷子,舞龙、耍狮、烧香设贡、祈神赐福等各类民族活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对于本地村民来说,今年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原来,2月4日,桑植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茂蓉应邀,带领刘家坪、洪家关、芙蓉桥、走马坪、马合口五大白族乡相关负责人来此,与“家人们”共度盛大节日,交流“取经”,巩固深刻友谊。“把桑植打造成湖南的‘大理’”,也成为此行的共识。
关于“风花雪月”“诗和远方”的民族团结故事也继桑植合群村与大理周城村结为“姊妹村”之后再次续写。
而这只是张家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共同谱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乐章的缩影。
缘起: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
宋末元初,一部回迁的云南大理白族“寸白军”千里跋涉,行至桑植县芙蓉桥、马合口等地时,发现这里气候宜人、适合居住,被秀水青山、淳朴民风牵绊,便解甲归田,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七百年水乳交融,“寸白军”怀寄着苍山洱海的故思,将这片红色热土视为第二故乡,世世代代传承着民族服饰、“三道茶”饮食习惯以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如今,在桑植县刘家坪、洪家关、马合口、芙蓉桥、走马坪五个白族乡,勤劳、朴实、善良的白族儿女与土家族、苗族等各民族一道,绘制出一幅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图景。
接续:凝心聚力铸就民族团结一家亲
1984年6月,国家民委经过考察后发现,桑植“民家人”在宗教信仰、民家腔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与云南大理白族趋于一致、同根同源,正式认定张家界市桑植民家人为白族,湘滇白族延续700余年的情谊在此刻推动两地的发展迈向新阶段。
随着两地开始频繁地“走亲戚”,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从洱海之畔到武陵山腹地,白族文化绵亘“山海”,生生不息。
在桑植大地,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涌现出五朵熠熠闪耀的白族金花,五个洗涤人心的奋进故事,展现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实践,张家界“多彩民族”融合创新发展释放出强劲活力。
■ 旅游之花钟福琳——从深山里走出来的旅游人
来自马合口白族乡的钟福琳,是土生土长的白族人,现为张家界鲵真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界芙蓉假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郴州芙蓉假期国际旅行社董事长。
从基层导游一路打拼,她看到旅行社大多小而乱,旅游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价格战低价吸引客人,通过强行加景点购物来填“坑”等现象。为此她在全国首创不带钱包游湖南的精品线路,让客人明明白白消费,并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海底捞式的旅游服务,也将华东数十万游客引流到张家界。
当看到张家界大鲵滞销,她成立鲵真棒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做旅游的渠道和人脉,主打经营张家界大鲵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为大鲵品牌走出去铺路搭桥。
这些年,她时刻不忘回报社会,给家乡学校捐赠电脑、给村民送黑猪苗、赞助贫苦学生读书、慰问一线站岗民警、救助癌症患者等。这位大山走出来的姑娘,以自身的励志故事激励和影响着更多人。
■ 红色之花谷秀芹——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的吹号人
来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谷秀芹,现为副馆长,也是一名红色文化宣讲员。
带着一份敬仰之情,她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深情讲述贺龙元帅的丰功伟绩。60万观众,9820个小时,记录了她10多年不曾停下的脚步。曾先后圆满完成国务院精准扶贫考核组及贺捷生、贺晓明红军后代等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湘鄂川黔近9000个机关事业单位10000多次主题党日活动的讲解接待。每逢节假日,一天连续讲解5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她把游客当作亲人,只为了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次讲解中,一位年轻人恳求她把展厅内容重新讲解一遍,望着青年期盼的眼神,她没有拒绝,反而打起精神将政务式讲解变为交谈式讲解,待参观结束,两个多小时已悄然而过。二十多天后,谷秀芹收到一封感谢邮件,正是那位年轻人从广州发来的,他在信中说到:“此次参观被贺老总伟大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德感染,同时被你认真热情的讲解深深感动,备受鼓舞。下一次公司党支部活动一定要到贺龙纪念馆举行。”
十几年坚守与热爱,她的身份虽然从讲解员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副馆长,变的只是称谓,而不变的,永远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 振兴之花龚开心——以茶艺促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来自洪家关白族乡的龚开心,现为张家界大隐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一名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这个90后白族姑娘,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唱桑植民歌,仿佛歌声里藏了什么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茶接触,慢慢从事茶行业。一路从茶店店员做到领班、店长,并先后取得高级茶艺师证和高级评茶员证,荣获湖南少儿茶文化教育首届师资班优秀生。
2011年,龚开心回到家乡桑植,在这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茶文化传播公司,为桑植白茶的宣传推广研发培训课程。这一次回归,她才真正结识了桑植白族三道茶,也终于懂得藏在桑植民歌里的故事。原来,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铭记白族先辈们溯长江、渡洞庭、温津澧、落慈邑的故土情怀。如今,借着乡村振兴好政策,龚开心也将把桑植白族的故事融入微香、微甜、微甘的桑植白茶里,一路陪伴,绵延飘香。
■ 致富之花钟白玉——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火车头”
走进合群村,果树成林,满眼苍翠,一条盘山产业路呈“之”字形蜿蜒谷底。很难想象,曾经的合群村却是开门见山、出门爬坡,长期缺水,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通往外界。
2007年,村民们看准了钟白玉头脑活络、能说会道、办事有主见,高票推选她为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党支部书记。真可谓一拍即可,钟白玉自此开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农民为友,与天地为伴”的农村生活。这一干,就是16年。
泉河穿村过,吃水没着落。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致使合群村“人在山上住,水在地下流”,喝水用水全靠人力挑水。2010年,钟白玉在支部会上提出解决饮水问题,支委们纷纷说:“难度大,不是一点点钱搞得好的。”钟白玉不怕难,四处求告,最后从省水利厅争取到40万项目资金。但是,40万仅是合群村饮水工程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大头还没着落。钟白玉只能再想辙,她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位老板让其垫资并接手合群村饮水工程,她则承诺“限期付款”。千辛万苦,清洁甘甜的自来水从邻乡麦地坪的山上引到了合群村,接到了合群村的家家户户。
产业发展没有经验,钟白玉就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把39名党员分成四个小组,由小组分头负责组织生产和技术指导,还和合作社一起负责产销对接、市场开拓等具体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党小组不再是只抓学习、只管开会的务虚组,变成了开会学技术、下地抓产业的实干组。
疫情让村里不少农产品滞销,敢拼敢闯的钟白玉主动到对口帮扶的长沙县对接,通过消费扶贫争取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和县长“搭档”的一场直播带货,让钟白玉又找到了新路子。她马不停蹄办手续、搞装修,把直播间建到了合群村,带着白族姑娘们一起开直播、搞带货,村里的大米、黄桃、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在网上一路畅销。
合群村的变化村民们有目共睹,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飙到150万元,大家伙儿都说:“有钟书记这样的‘火车头’,有信心把合群村建设得更好。”2021年,合群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钟白玉则认为,这至高荣誉是属于合群村全体村民的。
■ 育人之花曾爱英——俯身三尺讲台的“老师妈妈”
走马坪白族乡向家坪村小学的曾爱英,是一名全职教师,工作十三年,先后从事各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等教学工作。
“一块木制黑板、一张破旧讲台,屋外下大雨、室内落小雨”,2009年,当第一次踏入教室,学校的基础条件让曾爱英愕然。但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她毅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下定决心:为了家乡,用所学,尽所能。初入教学之门,没有经验,她就将心比心,因为她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余,她经常和孩子们拉家常,用心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慢慢地,孩子们就把她当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三年教书育人,有苦更有甜,曾爱英所任教的年级一直都很优秀。2015年,向家坪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荣获全县第六名;2016年,六年级毕业会考全县第五名;2019年,三年级全县抽考全县第二名;2022年,六年级毕业会考语文全县第五名,年级全县第九名。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也让她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2018年,曾爱英响应桑植县乡村幼儿园志教老师考录号召,融入了乡村幼儿园志愿教师队伍。随后便开启了上午高年级授课、下午幼儿园照顾孩子的满负荷状态。看着小朋友们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孩子们甜甜的叫一声“老师妈妈”,曾爱英的心瞬间就能融化,再苦再累都值得。
曾爱英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幼儿更为重要,孩子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贴心的情感交流,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春种秋收,在平凡的岗位上,曾爱英用青春书写不平凡,2022年,她收获了桑植县优秀志愿教师的荣誉,更因为一声“老师妈妈”而获得了孩子们的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