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武陵源

李祥富:打造产业“新引擎”助农增收“加速度”

2021-05-08 15:48:03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屈泽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的武陵源,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于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2017年底,武陵源区委区政府调整行业扶贫工作部署,由区农业农村局主管产业扶贫工作。

    1620460211635536.png

    农业农村局党组决定让李祥富负责产业扶贫办公室工作。在产业扶贫路上,李祥富扑下身子、脚踏泥土,开始了摸爬滚打,风雨兼程。

    上任伊始,李祥富走村串户,与带贫企业交流,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沟通,和贫困户交朋友,找出制约带贫企业和村(居)产业发展短板,尽快摸清了全区产业底子。

    思路决定出路,在谋划精准脱贫产业过程中激情投入,全情付出,大胆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祥富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下,2018年以来,武陵源区打造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产业基地、产业互助、自主发展五大带动平台,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共联、优势互补、覆盖到户”的产业扶贫政策支撑体系。

    “平台、体系皆全,必须得有项目落地,让百姓增收。”回忆起最有情怀的工作,李祥富被岁月的沧桑镌刻的脸庞突放异彩。他说,武陵源的产业必须走“旅游+”模式,让“龙头企业传帮带、村级产业短平快、家庭产业小优特”成为脱贫致富的造血源泉。

    李祥富还参与制定《武陵源区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武陵源区产业扶贫年度实施方案》《武陵源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等系列指导文件,主持编印《武陵源区产业扶贫技能培训资料汇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手册。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市场“五有原则”,确定“三个阿妹、一粒米、一片茶、一雕塑、一小众”特色扶贫产业。即:特色中药材“湘阿妹葛根”、精品手工“乖幺妹土家织锦”、绿色蔬菜“七姊妹剁辣椒”、优质水稻“鱼泉贡米”、有机茶叶“武陵源头茶”、特色文化产业熊风雕塑和小众家庭种养产业。

    1620460427113057.png

    “龙头企业传帮带、村级产业短平快、家庭产业小优特”是李祥富向往的境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脱贫致富的造血源泉。

    当湘阿妹公司暴露出葛根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问题时,李祥富第一时间介入,出主意想办法,争取项目,赢取资金支持,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指导张家界天子山剁辣椒有限公司优化剁辣椒加工工艺及发酵剂,帮助解决塑料包装袋胀气问题;和鱼泉贡米公司一起优中选优,引进优质稻新品种农香42等逐步代替已退化的农香25品种;......

    实践出真知,李祥富脚踏实地,融会贯通。

    劳动务工型、土地流转型、订单收购型、入股分红型、种养托管型、合作帮扶型等产业扶贫典型带动模式在武陵源得以广泛应用与推广,并且取得明显效果。

    28个各类经营主体与1580户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接关系,贫困户在产业链中稳定受益,成为破解产业增收难题的“金钥匙”。

    1620460998258750.png

    据统计,2018年以来,武陵源区主要带贫主体增收每年达1亿多元,每年为建档立卡户1580户5178人发放产业分红资金达180多万元,每年吸纳农民长期务工和临时季节用工3万多个,支付工资300多万元。

    如何精准施策,让产业具有更强的造血功能?是李祥富一直在做的功课。以村为单位,设立产业指导员,武陵源区22个村(居)的产业指导员与贫困户结成产业致富搭档,为建档立卡户纾危解困,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

    于是,李祥富成为当地产业项目的“常客”。

    2019年,向家坪居委会的欧道道在李祥富的鼓励和指导下牵头成立了张家界多维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鲜菇上市,已经收获两万余元。他对迈入小康信心满满。

    黄河村是武陵源的“西藏”,位置偏远,经济落后。2018年年底,李祥富到黄河村指导成立了张家界乡阿哥专业合作社,一年来,种植葛根400多亩,带动建档立卡户104户,利益联结335人。

    说起合作社发展,总经理何志忠脸上写满开心。他说,是李祥富的“致富经”,让合作社发展插上了“新引擎”。

    如何精准施策,让产业有更强造血功能,李祥富还有他的“经书”。在全区22个村(居)设立产业指导员,让产业指导员与贫困户结成产业致富搭档,一对一的答疑解惑,为贫困户创造自我造血功能。

    产业指导员们活跃在乡村一线,紧紧围绕打好产业脱贫硬仗这一核心,按照“一村一社、一村一品”的要求,稳步发展主导产业优势,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屈泽清)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