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没有文化的巫春娥费尽周折才走出大山,逃离了那个回忆起来全是贫穷场景的地方——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太平山村。
8年前,事业小有成就的她返乡探亲,却发现乡亲们还过着她记忆里的苦日子,遂决定返乡创业,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脱贫致富道路。
如今,她正用珍珠花改写乡亲们的贫穷面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太平山村胜坦坪组巫春娥的家到金岩土家族乡政府,走路需要四五个小时,“赶一次场(集)两头黑”。太平山的村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种几亩薄田,生活自给自足。
巫春娥小时候也是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但学校离家太远,家里又太困难。12岁那年,城里的亲戚有了小孩,需要人帮忙照看,还只是个孩子的巫春娥来到亲戚家,担任起看小孩的义务。几年后,亲戚为她在酒店找了一份客房服务员的工作。
巫春娥勤劳好学,又聪明伶俐,三年时间就干到了客房部经理。这时候省建三公司招打字员,不会电脑的巫春娥没有被聘为打字员,却因为在照料生活起居方面经验丰富,被破格录用。
在省建三公司的工作经历,是巫春娥成长的沃土。她摸清了一些“发小财”的门道,开始自己接一些小工程来做。这些年,巫春娥的生活过得比较富足。
“回家的路真难走”
2011年,巫春娥返乡探望家人。途中,汽车停在了半山腰,没有路,她徒步走了十几里山路。一路上,她连连感叹“回家的路真难走”。
“外面的变化很大很快,家乡却还是那样贫穷。”走在山路上,巫春娥的心里有些难过,家乡的贫穷深深地刺痛了她。
太平山村海拔7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长期靠种植粮油作物为生。同时,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等原因,村民一时找不到别的增收渠道,生活十分艰难。
一个山里妹子,几经周折才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回到家乡却发现村里的乡邻还在吃苦,骨子里充斥着土家人那股韧劲的她,自己掏钱挖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毛路。
光有路并不能解决乡亲们的贫困问题,要发展还得有产业,巫春娥决心回来创业,带领大家一起干,反哺家乡。
艰苦创业反哺家乡
也是那年,巫春娥在湖北孝感大姐家探亲时,发现那边的人十分爱吃珍珠花。有心创业的她一直在留意适合太平山村发展的产业,珍珠花的出现让她眼前一亮——珍珠花可入药可做茶,也可做菜,是食疗的重要食材之一,而且珍珠花的种植对土地、气候等要求不高,投资成本低,一次性移栽即可长年受益。她当即挖了50株,带回老家试栽。
正是巫春娥带回的50株珍珠花树苗,给全村人带来了希望。
刚开始只是试栽,两三年后巫春娥发现珍珠花在太平山长势不错,对外的销路也不愁。2015年开始,她开始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目前她已栽种了800多亩。与此同时,珍珠花成品的价格也从起初的几十元一斤涨到了现在的300多元一斤,而且认可的客户越来越多,产品远销北京、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供不应求。
村民朱海东是第一批跟着种珍珠花的人,现在他的珍珠花树正处丰产期,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棵树种得好的话,一年能有125块钱的收入;一亩地栽150株,一亩地一年就有18750元。
成立合作社当好带头人
看到跟着巫春娥种珍珠花的村民赚了钱,很多乡亲都来找她,想跟着一起种。
巫春娥的初衷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她的尝试和摸索也不过是想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路子,乡亲们有意愿跟着自己干,她便成立了慈利县春娥珍珠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在深山里种植珍珠花。目前,太平山村的珍珠花面积已发展到了1100多亩,合作社有社员1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
自家的新鲜珍珠花采下来送到合作社25元一斤;帮合作社采一斤珍珠花有6元钱的工钱;每新栽一亩珍珠花,合作社补贴100元……依靠珍珠花,太平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基本脱了贫。
特色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标准化加工。现在,太平山村的珍珠花产业已基本成型,产业化程度也逐步提升。2017年,合作社销售珍珠花4000多斤,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
如今,珍珠花已成为太平山村除了烤烟和反季节蔬菜之外的又一高效支柱产业,村里的中老年农民有了就业的新路子,贫困户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珍珠花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太平山村村民的“摇钱树”。
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包昌盛 吴颖韵